來源:光明日報微信
2018-11-13 16:39:11
當?shù)貢r間11月12日,美國漫畫界元老級人物斯坦·李(Stan Lee)辭世。因為與金庸老爺子的私人喪禮幾乎是在同一天發(fā)生,人們很自然地把他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斯坦·李主導(dǎo)創(chuàng)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稱為漫威的靈魂人物,而金庸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武俠小說作者,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武俠人物形象。“東西方兩位武俠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相繼離世,巧合得不同尋常。
重溫漫威十年經(jīng)典
巧合也因為漫威漫畫中的超級英雄和金庸作品中的俠客,有著共通之處。“俠以武犯禁”,漫威超級英雄們也是憑借超能力大打出手。這兩個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俠客們都有除暴安良、主持正義的傳統(tǒng),對毀滅世界或破壞江湖道義、秩序的反派都斗爭到底。所以也不難理解,一些漫威電影到中國,翻譯都是直接取“俠”這個定義,如蝙蝠俠、鋼鐵俠……而且,與梁羽生主要從中國傳統(tǒng)“俠”形象中汲取營養(yǎng)不同,金庸學(xué)貫中西,他的小說不少地方借鑒了西方電影劇本的技巧。
金庸的武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眾群體,而且持續(xù)時間達半個世紀以上。英雄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由來已久,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一種能夠反映東西方的文化現(xiàn)象。東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對英雄的需求,支撐了兩個世界的穩(wěn)定存在。
如約瑟夫·坎貝爾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個人都擁有他自己蘊藏強大能量的夢中的萬神殿”。這夢想在某種意義上跨越了文化界限。在東方,俠客傳統(tǒng)可以上溯至春秋戰(zhàn)國甚至更早,向下而至傳奇小說《三俠五義》。在西方,也起碼可以從古希臘神話中追根溯源,后面也有俠盜羅賓漢。
但金庸武俠世界與斯坦·李的漫威宇宙,無疑又有相當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也來自于東西方文化本身對一些價值的理解不同。
比如說,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通常都會面對能力與責(zé)任的矛盾,不把這樣的問題想清楚,就不足以成為一個成熟的英雄形象。而對金庸武俠里的主角來說,除了極少數(shù)如郭靖,出于一種模糊的自省,有了自己的“超能力”價值的終極追問,大部分情況下,對于“超能力”——或者高深武功的追求,是不言自明的。
再比如,漫威宇宙中的超級英雄在主持正義時,通常會考慮到法律這個限制因素。某種意義上,他就是為了維護法律而行動。但在金庸的武俠世界,大部分武林人物不入世,經(jīng)常不在意破壞既有法律。
這可能是因為現(xiàn)實中,人們在觀念上正義與法律是相分離的。金庸先生曾說,東西方對俠的理解不同,同樣是大孩子打小孩子,德國人看到不會管,而中國人會管。他寫武俠小說是寫給中國人看的,中國需要俠義精神。但這句話可能不應(yīng)該做字面理解,或者說,他可能認為由于在傳統(tǒng)社會缺少足夠的法律正義,必須有犯禁的俠客出面解決。
漫威電影雖然在英雄超能力上比武俠世界更腦洞大開,超人可以撼動星球,而最大膽的俠客想象也無非可以用動車速度趕路,但除此之外,漫威宇宙是趨近現(xiàn)實的。相反,武俠世界對現(xiàn)實更像是逃避。
在最新上映的《毒液》片尾,斯坦·李客串了一個遛狗狗的老頭兒。
也就不難理解,斯坦·李可以不斷在漫威電影中客串,給出一個個彩蛋,而金庸老爺子絕不可能去扮演平一指或西山一窟鬼中的角色。論藝術(shù)成就,兩個世界也許很難有高下比較,但從社會學(xué)角度來看,漫威宇宙無疑更開放、更面向未來。
對當代中國人而言,比金庸武俠人物更具有現(xiàn)實感的英雄形象,還在未來的某個空間靜靜等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