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网红女主播精品视频-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全部

聆聽穿越時空的回聲(感悟初心)

來源:人民網

作者:

2021-02-01 10:17:02

一件件紅色文物,穿越歷史的時空,帶給人心靈的震撼。甘肅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處處激蕩著長征精神的鏗鏘回聲。

1936年10月,紅軍戰士趙文有隨部隊來到會寧,因身負重傷而留下,會彈三弦琴的他常給群眾彈唱紅色歌曲;同年10月,大墩梁戰斗打響,司號員李克玉吹響沖鋒號,鼓舞將士沖鋒殺敵;1996年,會寧居民周大勇發現了母親保存在枕頭套里的一張黨員登記表,記錄了紅軍李道存的黨員信息……三弦琴彈奏出紅色旋律,軍號吹響戰斗號角,黨員登記表見證著忠誠和信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給大家好好講,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么走過來的。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讓大地上的紅色遺跡更好地講述這些革命故事,讓紅色文物更好地傳遞不變的初心,才能讓黨的歷史銘記在人們心間,使偉大精神更好傳承。

歷史是深沉的,講好紅色故事,讓歷史生動起來,需要一顆真誠的心。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館長李俊豐,是這里最早的講解員。為講好長征故事、會師故事,她在家讀書,讀著讀著,自己感動得哭了起來。以前死記硬背地講,現在用心琢磨著講,一個個內化于心的生動故事,串起來就是一段直擊人心的長征史。她說,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

代代相傳的偉大長征精神,凝聚砥礪奮進的精氣神。用心傳遞這份感動,才能讓更多人感受信仰力量、觸摸歷史脈搏。李俊豐說,在一次面向小學生的講解中,當介紹到大墩梁戰斗,講述犧牲先烈的故事時,很多孩子流下了淚水。她說,其實孩子們對紅軍故事的理解,比我們想象的要深。由此可見,從娃娃抓起,講好紅色故事,加強紅色教育,才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先烈們沖鋒的身姿、不屈的抗爭、頑強的挺立,激勵著一代代人在新的長征路上奮勇向前。

今天,借助傳播手段的創新,可以更好地拉近人們與紅色文物的距離。采訪時看到,借助多媒體手段,會師場景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讓參觀者沉浸其中。這提示我們,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有了更好的條件可以走近黨的歷史,或可在沉浸場景中觸摸過去,或可與歷史人物“對話”……歷史,從未離我們遠去。

創新傳播手段,更好地銘記苦難與輝煌,才能讓更多人熟識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創新地傳承、悉心地守護、用情地傳播,也才能更好地紀念那段崢嶸歲月,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的留言簿上,一位參觀者寫道,“幸福是祖祖輩輩奮斗出來的,不忘過去,奮斗當下!”的確,講好昨天的故事,才能在歷史洪流中汲取奮勇向前的強大精神動力,開拓更加壯麗的新征程。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福建回應“公交司機猝死”:企業要求職工自愿放棄社保違法

在知悉福清市發生“公交司機猝死,公司以職工自愿放棄社保為由拒不承認工傷而引發社會關注”事件后,福建省人社廳第一時間責成當地人社部門...[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福建頻道 2021-02-01

教育部印發通知: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

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詳細]
教育部網站 2021-02-01

這些年,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農家娃在校午餐有營養更豐富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一早從北京出發,乘飛機抵達重慶,再轉火車、換汽車,一路奔波,來到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學校操...[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1-02-01

這是河北人的1月日歷,真不容易,真了不起!

這個1月,河北人真不容易。我們也曾緊張焦慮,害怕失去,我們最終勇敢面對,堅守在一起。這一天,我們在節日的氣氛中度過,現在看來,竟如...[詳細]
河北日報客戶端 2021-02-01

教育部: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中新網2月1日電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1-02-01

敬業又可愛!消防員突遇出警,崗哨小哥追量體溫

【敬業又可愛。休假回來,消防員突遇出警崗哨小哥追量體溫】近日,發布了一段可愛又暖心的視頻。消防員休假回來還沒進門,便遇上了出警[詳細]
成都商報微博 2021-02-0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