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网红女主播精品视频-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全部

到成都街頭感受發展活力(大運聚焦)

來源:人民網

作者:

2023-08-08 14:39:08

圖①:市民在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前拍照。

韓 超攝(人民視覺)

圖②:成都街頭的大運景觀。

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供圖

圖③:成都大運會賽程臨近尾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海關人員引導幫助外國代表團運動員通關離境。

本報記者 王明峰攝

圖④:青少年在鳳凰山體育公園練習輪滑。

顏 杰攝(人民視覺)

在東安湖體育公園旁的天府綠道上,市民或騎行或奔跑,盡享運動樂趣;街道兩側,綠植花卉生機勃勃,各類藝術雕塑令人耳目一新;不少游客暢玩成都,開啟“看大運 耍成都”創意之旅……

大運會的舉辦不僅使城市辦賽能力提升,讓城市體育氛圍更濃厚,更推動了城市環境不斷優化。以舉辦成都大運會為契機,千年蓉城充滿發展活力。

體育氛圍濃厚

跑步、打球、跳操、太極拳……在成都市成華區沙河生態走廊,綠蔭蔥蔥的河邊步道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手持球拍,伴著輕快音樂,社會體育指導員劉進正在指導市民練習柔力球。只見他們或跨步轉身、或翩翩起舞,滾動的小球一會兒上下飛舞,一會兒輾轉騰躍,球拍與球仿佛融為一體。

市民張友珍練習柔力球不久就愛上了這項運動,“體育不僅讓我的身體變得更健康,也讓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舞蹈、乒乓球、籃球、輪滑、健身操等體育活動也受到市民的喜愛,公園、廣場、綠地等健身空間都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身影。籌辦大運會以來,成都推動全市實現社會體育指導員全覆蓋,5萬余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分布在各街道社區,指導市民開展科學健身鍛煉。

“一、二、三、四,跟上節奏”,在成都市金牛區文化館舞蹈排練室,撫琴藝術團團長王捷和隊員經常一起排練舞蹈。成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后,王捷將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上午在訓練點指導學員,下午在老年大學上課。“大運會給城市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身邊的體育氛圍越來越濃。”王捷說,只要有人愿意學,自己就會堅持教下去。

成都以場館惠民為重點,優化體育文化公共服務。“我們利用雙流體育中心、現代五項賽事中心等公共體育場館向群眾全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已惠及68萬余人次。”成都市雙流區副區長薛燕說。為了讓體育運動更好融入市民生活,成都建設了三級健身圈,年均開展“天府綠道健康行”“社區運動節”“鄉村運動節”等全民健身活動約5000場次。

城市環境改善

走進成都市武侯區玉林東路,特色街區成為大運會的一道風景。

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玉林特色街區是成都有名的生活圈和美食聚集地。隨著大運會的到來,包括玉林東路在內的周圍街道也完成蝶變。在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的基礎上,玉林東路延續城市片區特色風貌,展現別樣韻味。

在玉林東路經營服裝店近30年的鄧超感慨,“現在的玉林更漂亮、更舒適。”

成都大運會籌辦過程中,成都市推動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進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市民生活質量。圍繞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總體目標,成都做好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環境整治工程,讓城市里里外外都出彩。“截至目前,已集成化片區化推進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區創建,實施社區微更新項目1255個,整治背街小巷3257條,打造特色街區132個。”成都市發改委負責人向進說。

成都市金牛區西南街片區緊鄰成都市一環路,由90個院落組成,由于建設年代較為久遠,片區房屋老舊、配套缺失,居民生活質量不高。推動街區改造以來,片區發生很大變化。“小區增設了監控設備,新增了健身器材和停車位,綠化帶里種了桂花,之前坑坑洼洼的道路變得寬敞平整,不少搬走的老鄰居也陸續搬了回來。”在西南街片區生活近40年的居民劉桂英說,街區顏值高了,生活也更便利了。

推動市民享受高品質生活,成都還通過打造“美麗街區”,以點帶面提升城市整體環境品質。截至目前,共新增綠地571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38.54%、綠化覆蓋率達44.6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24平方米,形成了13個大運“美麗街區”。

文化活動豐富

到杜甫草堂了解詩圣生平,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為太陽神鳥金飾的玄妙而贊嘆,到都江堰瞻仰2000余年前古人的智慧……參與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創意文案工作的廖簡為當地的文化氛圍贊嘆,“我們在撰寫開幕式文案時就融入了很多四川元素、傳統文化元素,但百聞不如一見,成都之行令人驚嘆。”

大運會期間,成都連續舉辦多場文化交流和體驗活動,營造賽事氛圍,彰顯城市魅力。7月29日晚,一場以“青春In Time”為主題的運動員聯歡會在大運村成功舉辦。活動現場,既有爆款舞劇《只此青綠》精彩上演,又有成都大運會志愿者歌曲《小青椒之歌》帶動運動員和志愿者交流互動。

捏住繡針,輕輕刺透絲綢,幾名外國運動員饒有興趣地體驗蜀繡。“運動員們對蜀繡、竹編等成都特色非遺都非常感興趣。”大運村新聞發布廳主管管文君說。從7月29日到8月7日,大運村互動體驗中心每天舉辦多項非遺技藝體驗活動,大運村也成為展示成都歷史文化名城韻味的窗口。

大運會期間,成都軌道“紅領生活”黨群服務站前市民、游客絡繹不絕。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公司聯合成都軌道集團舉辦“綠動青春 低碳大運——打卡大運火炬”活動。在閱報欄的攝像頭前打卡,一張手持大運會火炬的照片會自動生成,有趣的互動吸引眾多市民參與。

波光粼粼,夜幕下的錦江霓虹璀璨。游客泛舟錦江,巡防體系守護出行平安。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區分局為大運會打造集應急處突、治安防范、便民服務、法治宣傳為一體的“平安崗哨”,實施網格化布警、疊加式巡邏,讓群眾生活更安心。

成都大運會的籌辦舉辦得到人們稱贊。“我為成都感到驕傲與自豪。”市民馮柔星說,希望大家喜歡成都。第一次到中國參與賽事報道的葡萄牙體育記者托馬斯·巴里森感嘆成都大運會賽事組織工作很出色,文化氛圍很濃厚。而讓巴里森印象最深刻的是賽場觀眾,“觀眾熱情友好,無論場上的運動員來自哪個代表團,人們都會為其精彩表現鼓掌加油。這樣的氛圍讓人感動。”

[責任編輯: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世紀光影 人物故事|“敬禮娃娃”:從廢墟中“重生”

世紀光影 人物故事|“敬禮娃娃”:從廢墟中“重生”

國際關系學院大二學生郎錚向教室走去,身高1米85的年輕人自信、陽光,很難將他與大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無助的孩子聯系到一起。這一幕被守在...[詳細]
新華社客戶端 2024-10-13
林詩棟挺進亞錦賽決賽,將對戰張本智和

林詩棟挺進亞錦賽決賽,將對戰張本智和

2024亞洲乒乓球錦標賽男單半決賽,林詩棟3-0戰勝篠塚大登,晉級男單決賽。林詩棟決賽將對陣張本智和,比賽在今晚北京時間20:00進行[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4-10-13
(鄉村行·看振興)農業大學生“歸巢”學以致用:帶領鄉親種良田

(鄉村行·看振興)農業大學生“歸巢”學以致用:帶領鄉親種良田

13日一早,韓興旺登上駕駛位,帶領30多臺收割機一起作業。按照計劃,農場的460公頃水田將用時7天左右完成收割。收割水稻的同時,部分地塊里...[詳細]
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13
9月中國CPI同比上漲0.4%

9月中國CPI同比上漲0.4%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9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4%,環比持平。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詳細]
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13
“華創杯”創業大賽復賽:生命科學大健康項目入圍居首

“華創杯”創業大賽復賽:生命科學大健康項目入圍居首

中新社武漢10月13日電第十一屆“華創杯”創業大賽組委會13日公布初賽結果。經評審,共有50個項目入圍復賽,其中生命科學大健康領域項目達23...[詳細]
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13

香江觀瀾:香港高校實力雄厚 教育樞紐目標咫尺之遙

中新社香港10月13日電題 香港高校實力雄厚教育樞紐目標咫尺之遙中新社記者香盧平過去一周,無疑是香港高教界秋收的一周。先是1534名香港學...[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4-10-13
黑土地上的新農人韓鳳香:帶領村民科學種田致富

黑土地上的新農人韓鳳香:帶領村民科學種田致富

“80后”韓鳳香現任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14年來,她帶領村民科學種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為改變這種狀況...[詳細]
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13
國家社科冷門絕學團隊項目開題

國家社科冷門絕學團隊項目開題

中新網西寧10月13日電由青海大學藏醫文獻研究團隊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學術團隊項目——藏醫養生學古籍文獻搜集、集成與研究...[詳細]
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13
江西吉州:古韻融新潮 統戰賦能古街“新”生

江西吉州:古韻融新潮 統戰賦能古街“新”生

中新網吉安10月13日電題 江西吉州 古韻融新潮統戰賦能古街“新”生作者朱瑩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的田侯路歷史文化街區有著1600多年歷史,...[詳細]
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13
2024年江西省巡回醫療工作啟動 13支醫療隊分赴各地對口援助

2024年江西省巡回醫療工作啟動 13支醫療隊分赴各地對口援助

中新網江西于都10月13日電10月12日,2024年江西省國家和省級醫療隊巡回醫療工作啟動會在江西贛州市于都縣召開,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江西...[詳細]
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0-1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