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3-09-04 17:00:09
“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的歷史產物與偉大精神力量,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延安精神的闡釋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文章與講話,將延安精神看作是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更是在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旗幟鮮明地宣示了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堅定信念。
深入闡釋延安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延安精神”,維度豐富,透過諸多敘事,延安精神的全部風貌與歷史智慧更加立體、更加全面、更加豐富。
“延安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2009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陜西調研時指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明確強調:“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時期,黨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寫入黨章,強調共產黨‘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黨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形成了‘只見公仆不見官’的生動局面”。
“延安精神”是寶貴財富。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紅船精神”,并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視為“伴隨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財富”。2015年2月13日至16日在陜西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再次重申:“在延安時期形成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育形成的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代代傳承下去。”
“延安精神”是永久教材。2009年11月,習近平同志考察延安時明確指出,“延安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財富,也是干部教育培訓的永久教材”。
“延安精神”永不過時。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指出,延安精神同焦裕祿精神、井岡山精神、雷鋒精神、紅旗渠精神共存,“這樣的精神無論時代發展在哪一步都不會過時”。
在持續而歷史性的解讀中,習近平總書記論述了“延安精神”的諸內涵和外延,涉及的維度包括毛澤東同志為中央黨校題寫的“實事求是”校訓的故事,延安整風“使患者為之一驚,出一身汗”,做張思德、白求恩式“脫離低級趣味的人、高尚的人”,“窯洞之問”,“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弘揚馬克思主義文風”,“本領恐慌”,“人民的文藝”,“培養革命骨干”,“完善黨內監督體系”,“永久奮斗”傳統,“共產黨員的修養”,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傳統,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研讀“延安精神”的目標,借用他給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的說法,就是“深入研究延安精神、積極宣傳延安精神、認真踐行延安精神、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積極貢獻”。
豐富拓展精神內涵
關于延安精神的定義有很多種。目前,普遍公認的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信念”。揆諸事實,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特別強調:“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來,就是要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繼承和發揚延安時期黨形成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弘揚延安精神”。很顯然,“延安精神”是一種戰略性資源,如何在實踐中發揚光大,是重要的戰略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豐富和發展了關于“延安精神”的理解與闡釋。一般而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質”;“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標志”。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又增加和豐富了新的解讀維度,一個是“頑強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的“斗爭”維度,另一個是以“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為代表的文化論辯的新維度。延安精神闡釋更加充分、科學和周全,具有了新的內涵與外延。
政治美德與新社會倫理。習近平總書記闡述“延安精神這個寶藏”的重要貢獻,是將“延安精神”放置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譜系”中開展更加開闊的凝視與詮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出發點和無盡的動力源泉。其中重要構成,就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習近平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他多次提出“革命戰爭年代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氣、那么一種革命精神”,并將之視為“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力量。1944年訪問延安的記者斯坦因曾說:“延安的政治場面樸素、安靜、簡單,就像它所處的位置一樣。共產黨中央是一個安靜而繁忙的地方,在這里,幾百個工作人員把工作和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這是一種踏實的、自發的熱情。有一種開路先鋒的豪情。”
堅不可摧的新政治文化。習近平總書記說“延安精神”是“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吸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的偉大力量,是“一種科學精神”。其中,黨性原則是最重要的遵循,“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是最重要的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這一論斷。揆諸“誓言”,黨性就是“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出號召,要求黨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再現延安時期“只見公仆不見官”的生動局面。
大力彰顯實踐價值
實踐性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延安精神”“求真務實”的特質,以及在“前進的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意義和貢獻。斗爭性是習近平總書記豐富和發展延安精神的重要貢獻。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延安時期,黨以頑強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有力開展了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有力應對了西安事變、七七事變、重慶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戰,有力領導和指揮了全國革命斗爭,有力應對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靠小米加步槍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問題,要“刀刃向內”,保持黨的純潔和活力,由此出發,反對形式主義,反對官僚主義,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等等,不僅必要,而且急迫。論辯性是習近平總書記豐富和發展延安精神的另一重要貢獻。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述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的故事,希望全黨共同努力,創新文明新形態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成就,豐富人類文明歷史譜系。
“延安精神”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貫穿其間的政治立場、黨性原則、實事求是、創新解放、獨立自主、樂觀前瞻、艱苦奮斗、智慧斗爭、參與論辯、整合生成等,已然形塑出卓越的創新韌性,豐富和發展了人類文明形態,成就了歷史的新輝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