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2023-02-24 16:08:02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超大規模且最有增長潛力市場。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萬億元。圖為2023年1月28日,游客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仙山貢水旅游區乘坐“貢水游龍”賞夜景。新華社發 王俊/攝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針對疫情反復延宕、烏克蘭危機爆發等超預期因素沖擊,果斷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我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邁上120萬億元新臺階,達121萬億元,同比增長3.0%。就業形勢保持基本平穩,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全年預期目標任務。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2.0%,大幅低于主要經濟體價格漲幅水平,“全球脹”與“中國穩”形成鮮明反差。國際收支狀況良好,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
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創新引領發展的作用持續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達到2.55%,國家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11位。產業、投資、消費、貿易等領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表現搶眼,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9%,高于全部投資增速13.8個百分點。居民消費逐步恢復,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6.2%,經濟循環進一步暢通。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區域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持續增強。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市場體系建設更加完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出臺實施,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改善。重點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不斷優化,持續為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電力、煤炭、水資源等價格改革持續深化。穩外貿穩外資成效顯著,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持續提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進展,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繼續深化。截至2022年末,我國已與15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完成,“碳達峰十大行動”扎實推進。加快重點領域、行業和產品設備節能降碳更新改造,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扎實推進,可再生能源總裝機超過12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首位,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穩就業促增收取得扎實成效,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9%。深入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截至2022年末,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53億人、2.38億人、2.91億人。
抵御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財政金融運行總體穩健,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煤炭兜底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點時段能源供應總體平穩。建立健全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風險識別、預警、處置機制,有力保障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輝煌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充分證明“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充分展現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致、開拓進取的創造偉力,充分說明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抵御各類風險挑戰,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闊步向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詳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章《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策劃:陳有勇 審核:吳強 監制:王兆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