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綜合
2017-05-05 21:40:05
說起家訓就想到古代家庭里的那些之乎者也,在現在來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育兒經。除了身教還要言傳,在教育孩子上也需要言語的約束,以下11條家訓是美國爸爸們制定的嚴格育兒經,看看是否有借鑒之處呢?
01
必須對見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
PS:如何教育孩子懂禮貌講文明是每個家長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
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社交禮貌的最好榜樣。孩子可以被有禮貌的父母同化,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影響。
02
公共場合(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以外)說話音量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PS:要讓孩子從小就要尊重別人。我們一方面要肯定孩子的自我要求,另一方面要采取方法糾正孩子不顧及他人感受而產生吵鬧、哭鬧的毛病。
另外,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具有很多的自我意識,他們認為哭鬧可以左右一些事情并按自己的意愿去做,這是孩子實現自我的手段。
03
不愿意告訴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媽媽;不愿意告訴媽媽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PS:父母在孩子的健康和學習上下足功夫,但卻忽視了和孩子「交心」,在孩子的成長中會有很多事情或者煩惱產生,以免因某些忽視了某些問題而導致孩子心理缺陷,家長應該注重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
04
不許撒謊騙人,否則你會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讓你后悔一生。
PS:孩子有時說謊是因為他們擔心受到責備,或是由于怕羞,不想辜負父母對他們的期望。父母可采用一種平靜、鎮定、理解的方式對待子女的說謊,那么從一開始就能避免許多謊話和不必要的爭論。
05
如果是無法避免的打架,不許用工具和牙,也不許戳眼睛,不許傷害他人,做到這幾點你可以打,而且爸爸希望你能打贏。
PS:一個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與別人保持一致,差異是極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難免。家長們也要以身作則,平常教給孩子適當的社交技巧,鼓勵他們運用這些技巧解決自己的爭端,不要傷害他人。
06
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撿起來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
PS:孩子往往很難分辨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什么東西是別人的。只要他喜歡,他覺得好玩,他想要的……他都可能通通拿走據為己有。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告訴他這是別人的東西,我們要還給他。
07
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PS: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質就是學會感恩,讓孩子學會感恩,就是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對別人的給予心存感激。
08
必要時遵從集體和權威的意見,但內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PS:孩子有自己的觀點,證明孩子在思考,這點家長要理性地看待。對于孩子來講,鼓勵孩子有自己的觀點,實際上,就是形成個人的主觀意識的一種表現,但家長要引導這種觀點正確與否。
09
每個人都和他的名字長相一樣都是不同的,用不著和別人比較。
PS:除了讓孩子不要出現攀比之心外,家長也不要輕易拿孩子與其他孩子做比較。只有在思想上摒棄影響孩子進步的觀念,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10
任何食物和東西都是有生命的,絕對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11
生命最重要
PS:當你感覺到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你可以無視對方,大聲地喊叫,還可以撒謊、咬人、戳人的眼睛、偷東西、打壞任何貴重的東西,你聽說過的任何規矩都不用遵守,因為你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