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5-29 15:39:05
2017年3月,百洋醫藥集團旗下的百洋智能科技正式成為Watson Health中國地區的戰略合作伙伴,獲得Watson forOncology(簡稱“Watson腫瘤”)在中國市場的三年獨家總代分銷權,并在同年6月,成為Watson for Genomics(簡稱“Watson基因”)在中國地區的獨家分銷商。經過一年的良好合作,2018年,IBM與百洋智能科技把獨家總代分銷權從3年延長到8年。
市場:醫療AI全國遍地開花
從谷歌、微軟、IBM到Facebook、亞馬遜,全球頂尖的技術公司都紛紛將目光轉向人工智能,AI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并非毫無道理,在經濟、教育、法律、醫療等各個方面,AI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最受人關注的醫療方面。
中國的政策紅利和市場前景催生了一批優秀的企業,他們都在積極布局持續增長的中國的醫療AI市場。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和研發人機協同臨床智能診療方案,基于人工智能開展大規?;蚪M識別、蛋白組學、代謝組學等研究和新藥研發等,且到2020年,人工智能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表示,從具體應用層面看,人工智能的應用是廣泛的,包括診斷、治療決策和治療支持三個方面,而Watson是在醫療人工智能領域最為成熟的應用。在治療決策方面,以WatsonHealth為例,方正證券認為,AI+輔助診療,即讓計算機學習專家醫生的醫療知識,模擬醫生的思維和診斷推理,從而得出可靠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Watson腫瘤自2017年3月與百洋智能科技簽訂獨家總代分銷權后,IBM的多種認知智能解決方案將全部進入中國市場,醫生可通過基于海量大數據的智能決策輔助系統提升診療精準性。同年5月,Watson腫瘤正式全面向中國醫院開放,截至目前, Watson腫瘤已經在中國22個省39個市的66家醫療機構落地,覆蓋肺癌、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胃癌和宮頸癌等13個癌種的規范化治療方案,為超過1萬名腫瘤患者提供規范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付鋼表示,目前百洋智能科技與IBM的合作協議,已從3年延長到8年,預計今年年底使用Watson腫瘤的患者將增加到4-5萬人。
在本土化方面,百洋智能科技與IBM也在做嘗試。2017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與百洋智能科技聯合發起的“Watson腫瘤方案用于中國乳腺癌患者治療決策研究——多中心、隨機、雙盲IV期臨床決策評價研究”已啟動。這項驗證性研究將入組2000例乳腺癌患者,針對不同階段和難度的乳腺癌病例,進行綜合專業比對。這也是全球范圍內前沿的大規模多中心臨床決策研究項目,這個項目會為未來本土化提供依據和參考。
與此同時,百洋智能科技與IBM也正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產品升級。據悉,預計在6月份,沃森健康會有一次更新迭代,將更加適合中國本土醫生使用需求的習慣,會提供全世界不同國家、地區整體的重要數據。
醫療行業投資人表示,根據醫療服務資源供給絕對短缺和城市地域結構不平衡,醫療AI非常有前景,我們非常看好百洋智能科技的發展。“從各個方面來看,無論對社會資源的分配,還是對整個醫療體系的提升,醫療AI都非常有意義。百洋智能科技的Watson的這個商業模式,是我們能見到的成長比較快的。”
醫生:人工智能“無情”的能力,對患者“有情”的價值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李娜說,Watson腫瘤的引進彌補了診療方案不一致的遺憾,“Watson閱讀并學習了目前發表的所有與部分癌癥相關的重要文獻、臨床研究等材料,制定的方案是比較綜合的、不帶個人的感情色彩的,是一個綜合的診療系統,能輔助醫生做更好的決策。”
李娜所在的醫院,已經有100多名患者采用了Watson腫瘤。“大部分來體驗的患者都是到處求醫無法下定決心,才選擇Watson的。”李娜說,“Watson的方案與頂尖專家的方案吻合度很高,提供了很多循證依據,比如使用此方案的有效率是多少,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是多少,具體劑量、防范措施等,病人看到之后心里更有底,更一目了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主任陸勁松則表示,“人工智能它可以把上千個臨床試驗、上千個病案,在很短的時間內整理歸納,生成建議,為醫生提供參考。”
據陸勁松介紹,有兩類患者可以考慮使用Watson腫瘤。一種是想了解一下同樣的疾病在美國可能會用什么治療方法的患者,可以嘗試下咨詢、使用Watson,不用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漆t生指導下使用Watson可以便捷、高效地找到可能的治療方案,然后再考慮下一步處理方法。
另一種是對癌癥充滿恐懼的患者,也可以用AI的智能給自己吃一顆定心丸。“很多患者不管醫生怎么說,都始終覺得自己病情很嚴重,對自己沒有信心。在Watson聯合醫生的情況下,有最新的指南和醫學文獻的支撐下,患者對于自己的病情有更多的機會,這樣可以增強對于治療的信心。”陸勁松說。
百洋:AI賦能醫療,有助于實現全場景化醫療方案
與IBM簽約后,百洋智能科技并沒有大肆推動Watson腫瘤在中國醫療機構的廣覆蓋。付鋼看重的,是同時帶著醫療和互聯網基因的Watson腫瘤,在中國的醫療環境中,能扎多深。
“人工智能最大的價值,不是銷售、使用了多少設備;引進Watson到中國,也不是圖短時間內能賺幾十個億、創造多少市值。”付鋼說,“從人工智能開始在深度學習技術下起飛,我反復問的就是AI到底有沒有用,到底能為醫療帶來什么,到底對醫生意味著什么。這是根本問題。”
醫療與互聯網相結合時,醫療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們這是一個關乎健康、甚至生命的行業,傳統互聯網行業常見的‘顛覆’,在我們這不常見;人工智能對于醫療是‘賦能’,這也是我們的初心。”付鋼說。
Watson腫瘤對于醫療最大的進展,是讓AI與醫療之間結合的現實場景越來越清晰了。Watson要變成一個場景化的解決方案,才能更大的釋放價值;Watson腫瘤要融入到醫生培訓和醫生會診的過程里,Watson基因必須要升級成一個系統醫學評估的解決方案。
Watson擁有極強的智能邏輯思考能力,可以進行推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和論證,獲取深入的洞察以及決策的證據。同時,Watson腫瘤解決方案可全面提升中國基層醫院的腫瘤規范化治療水平,并為一、二線醫院臨床教學、年輕醫生的培養提供高效、智能化的教學工具,運用人工智能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付鋼認為,Watson只是百洋智能科技全場景化醫療解決方案的重要組件之一,它需要與其他智能組件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成的整體解決方案,并被醫生接受、并形成使用習慣,才能最終彰顯其價值。
而百洋智能科技確實是按照付鋼的全場景醫療構想進行布局。百洋打造了涵蓋世界頂尖醫療人工智能產品的智能醫生云平臺——BSmartD。BSmartD不僅有智能決策(Watson腫瘤)、還擁有智能解讀(Watson基因)、智能影像等解決方案。
投資人:百洋智能科技極在智能醫療的第一梯隊,極具市場前景
投資人認為,一方面,在需求端,IBM Watson Health在診斷和治療方面有剛性需求,無論是Watson腫瘤還是Watson基因都是針對腫瘤治療方面,“腫瘤治療方面是剛性需求部分,具有極大的市場前景”。
成熟的商業應用讓百洋智能科技更容易快速發展。“因此,百洋智能科技從醫療AI領域考慮應該在智能醫療的第一梯隊里,這不僅僅是從技術上考慮,更是從商業價值上來看。能應用在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全球都鳳毛麟角,能幫助醫生出治療方案的也就只有Watson了。”
另一方面,百洋智能科技本身的商業模式非常有特點,它自己打造的BSmartD在醫療的多個領域擴張,可以說是從商業上切入,并把商業模式成功應用跑出來行程現金流,不是用燒錢搞技術的套路。所以未來,百洋智能科技可能會能夠再往上游研發和技術上拓展,開發出更加符合中國特色或符合中國疾病譜的、醫生診療習慣的、醫院使用的這類智能人工產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