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疫情封控需要,山東建筑大學材料學院自3月底全面啟動線上教學,通過全心“備戰”、用心“實戰”、精心“應戰”、暖心“助戰”,多措并舉扎實推進線上教學工作,確保教育教學質量。
群策群力,全心部署“備戰”安排
為切實保障線上教學質量,材料學院提前謀劃,綜合研判,召開線上教學專題工作會議,部署近期重點教學任務,制定線上教學及督導工作預案,確保線上教學資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推陳出新,探索建立線上教學網格化分類指導日報制度,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支持,組織教師進行線上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的使用培訓,規范線上教學語言和行為,不斷提高教師信息化能力。充分利用好省級以上優質課程建設資源和教學平臺課程資源,拓寬教師授課渠道,豐富教學資源,為線上教學工作提質增效。
從嚴從細,用心開展“實戰”教學
疫情發生以來,材料學院按照學校統一部署,通過網絡平臺有序開展線上教學,涉及線上教學課程185門,累計聽課11522人次,學生到課率達98.55%。
學院定期召開教學工作碰頭會,及時掌握線上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圍繞線上教學實際,建立“教師授課-學生課堂-督導反饋-人員座談”的“四維一體”式線上教學工作機制;成立校院兩級督導小組,明確責任,實現線上教學教師授課情況反饋、線上教學督導情況反饋、學生課上學習情況反饋三級反饋體系,研判教學效果;加強教學互動,密切師生線上交流,強化學生的課上關注和課后線上指導工作,從嚴從細抓好教學全過程,形成多方合力,保障線上教學穩步進行。
有聲有色,精心做好“應戰”工作
材料學院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平臺作用,結合專業特色,推出“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研討教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線上學習的興趣,激發了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受學生歡迎。成型教研室老師劉燕在《鑄件形成理論》中,利用生活中的案例講述金屬構件的鑄造過程,讓“案例”走進課堂;材料教研室老師孫喜桂與同學們講述了口罩的制備流程、技術要求以及吸附原理,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口罩制備的熱噴涂工藝,讓“研討”走進課堂。材料學院還將偉大抗疫精神融入教育教學,開啟“春之聲”抗疫思政云課堂,用活社會大課堂思政素材,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偉大抗疫精神本質內涵,從偉大抗疫精神中汲取精神偉力。
雙向互動,暖心筑牢“助戰”防線
在開展線上教學的同時,材料學院持續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觸角,全方位守護學生心理健康。任課老師加強與學生的線上互動,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及時回應學生的難題困惑;輔導員每周走訪學生宿舍,了解同學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正向引導學生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班主任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帶領同學們全面科學地理性認識疫情形勢,傳遞共同戰“疫”的信心。材料學院將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生為本”,全力做好校園防疫封控期間的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做到課堂不打烊,教學不打折,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引導學生與時代同頻共振,培養學生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閃電新聞記者 張洪波 通訊員 譚文杰 閻曉涵 袁興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