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5-09-11 11:26:09
原標題: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十八連捷”
來源:舜網
原標題: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十八連捷”
來源:舜網
9月9日凌晨3時48分,山東黃海海域再次被火箭尾焰照亮。由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送吉利星座11顆衛星入軌。本次任務是東方航天港成功保障的我國第18次海上發射任務,累計發射衛星115顆。
這是繼8月9日捷龍三號遙六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后,東方航天港創造的中國海上航天“一月連發”新紀錄。
時間就是效率,也是競爭力。
“完成遙六發射后,型號隊伍迅速做好火箭狀態準備、地面發射支持系統檢修維護工作。”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捷龍三號總指揮金鑫介紹,遙七針對產品測發控流程進行了持續優化,進一步提升了火箭自動化測發水平和測發效率,同時精簡優化箭上單機冗余配置,提高了發射安全性、經濟性和任務適應性。
火箭批產研發總裝在搶時間,“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也在爭分奪秒。
發射船抵達預定海域后,從姿態調整、起豎系統測試到無人化值守發射,全鏈條作業流程耗時17.5小時,海上發射準備時間較往常壓縮二分之一。
山東省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滕瑤介紹,時間縮短的意義有三個方面:
首先,證明發射程序越來越精準,效率越來越高。
其次,優化流程后,兩次發射之間的準備時間變得更短。“一次多發”“一周多發”的既定目標正逐漸接近。
再次,時間的縮短意味著經濟成本進一步降低,未來高頻次海上商業化發射走出了關鍵一步。
“海陽船發海陽箭”的良性循環,核心在于產業鏈條的深度內化與協同增效。
在東方航天港,火箭的“出生地”總裝車間與奔赴星辰的“起點”海邊發射場,車程不足15分鐘,由一條長約6公里的航天大道相連。它如一條中樞動脈,有機串聯起沿途的火箭總裝、測試驗證、發射保障等不同功能板塊,形成了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
“我們把所有的項目都集聚在一個產業鏈條上,科學構建了‘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網’的全產業鏈條。”東方航天港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高中前說。
長征十一號、捷龍三號、引力一號等多型號火箭,已實現本地化總裝。吉利星座的研發、建設與運營主體也將旗下公司落戶青島,進一步深化了在山東的布局。
火箭、衛星、火箭發射場,山東集齊商業航天產業“三大件”。這一閉環產生的“虹吸效應”正持續顯現。
“隨著火箭發射技術的成熟,海上發射頻率有望高速增長。”滕瑤說。
預計年內,東方航天港還將實施捷龍三號、引力一號、長征十一號、長征十二號等多型號固體火箭、液體火箭海上發射任務,力爭年度海上發射次數突破兩位數。
原標題: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十八連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