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壽光日報
2025-09-17 10:11:09
原標題:內蒙古姑娘扎根山東黃河灘區教書十年
來源:壽光日報
原標題:內蒙古姑娘扎根山東黃河灘區教書十年
來源:壽光日報
“現在哪位同學能告訴我這道題怎么答?請舉手。”提問后,學生們齊刷刷地舉起右手爭著回答。這是9月5日,菏澤市鄆城縣張魯集鎮薛河口小學井涵老師課堂上的一幕,也是內蒙古姑娘井涵十年如一日堅守在黃河灘區執教的縮影。
她跨越2300多公里來到這里,用愛與堅守,為灘區孩子澆灌出知識的“綠洲”,幫助灘區孩子改寫命運。
2015年9月,剛從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師范學院畢業的井涵,毅然放棄城市的工作機會,通過
招考成為薛河口小學的老師。她至今仍清晰記得第一個獨自留校的夜晚:整棟教學樓只剩她宿舍的燈亮著,窗外是陌生的田野和呼呼的風聲。“那晚我大哭了一場,是真的想家了。”然而第二天,當她推開教室門,看到孩子們一個個仰起的小臉,忽閃著大眼睛喊出“老師好”的時候,她覺得一股強烈的責任感涌了上來:“絕不能辜負孩子們的這一聲‘老師’。”
井涵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前,作為團支書的她曾帶頭參加學校組織的支教活動。當她得知50多歲的教師仍是當地學校的“年輕力量”,看見退休教師被返聘撐起課堂,聽到留守兒童追問“山外面是什么樣”時,她篤定:“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既能實現人生理想,也能做些有意義的事。”
2016年春節,井涵母親心疼女兒獨自在異鄉打拼,辦理退休手續后來到鄆城陪伴她,更堅定了她堅守灘區的信心。2017年9月,母女倆在前往拼車點的途中遭遇車禍,母親為保護她身受重傷。家人從內蒙古趕來,勸說她們傷好后一起回去。內蒙古當時也出臺了優才回引計劃,方便家人團聚。井涵看著病床上的母親,難過自責,含淚寫下辭職信。
但第二天拄著雙拐的井涵來到學校準備遞交辭呈時,卻看到全班學生自發在走廊站成兩排,哭著喊:“老師別走,我們離不開你。”那一刻,她的心被揪住了。“孩子們沒人組織,卻輪流扶我上下樓,那么懂事……”于是她悄悄把辭職信收起來,轉身走入教室。“我知道,我走不了了。孩子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這是一種雙向溫暖的愛。”井涵說。
初到時,井涵帶的班有一半學生成績不及格。
她睡不著,琢磨方法,發明了“三大法寶”:樹立榜樣、師徒結對、一對一輔導。她獨創的“灘區生活教學法”,把數學課“搬”出教室——“爺爺家的麥田怎么算面積?”“鎮上蘋果賣多少錢一斤?”抽象的知識一下子活了起來。慢慢地,井涵所帶的班級成績從最初的全鎮倒數躍至全鎮前列。
十年來,井涵的抽屜里堆滿了學生送的卡片和紙條,有的畫著愛心,有的寫著“井老師像姐姐一樣”。她也不斷精進教學,利用周末參加培訓,騎車去縣里請教教研員。為準備一節公開課,她曾反復修改教案20多次直至凌晨。她始終堅信,“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還沒找到的合適教學方法”。作為教研組長,她牽頭成立灘區教育創新小組,開發《黃河邊的數學課》等校本課程,推動完成《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實踐研究》等課題,帶動一批青年教師共同成長。十年時間,讓井涵從青澀的“井老師”成長為“鄆城縣教書育人楷模”、“菏澤市教學能手”、2024年“齊魯最美教師”、“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她的育人理想在實踐中也愈發清晰。
她所教的第一批學生今年已升入大學,“許正博考上新疆大學,李明麗去了齊魯工業大學……看到通知書那一刻,什么都值了。”井涵欣慰地說,她所任教的薛河口小學,學生也由最初的90人增至近400人,教學樓、操場、音體美教室等設施一應俱全。
課間,井涵深情地望著走廊里孩子們嬉鬧的身影笑著說,“他們就像黃河灘區的花兒,總有一天會綻放。而我能做的,就是靜靜地守護,靜待花開。”來源:大眾新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