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2023-08-17 12:39:08
習近平: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這段話出自2019年4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考察時強調,要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近年來,青海省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不斷深化對“三個最大”的省情認識。青海大地上,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的和諧畫面隨處可見。
盛夏時節,地處青海湖東南部的塔拉灘上,綠意鋪滿大地,羊群散漫吃草,光伏電板整齊排列。這里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晨間日出時,附近牧民的3000多只羊便會進入光伏園區“享用”青草;晚間日落時,園區將日均670萬千瓦時的發電量輸送至龍羊峽水電站,以供全國電網調配。
板上發電,板下牧羊。青海湖之南,塔拉灘草原上,奏響了光伏綠電可持續發展交響曲。
位于青海省西部的柴達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這里生產的鉀肥供應著全國大多數農業主產區。
過去,受工藝技術限制,鉀肥生產的伴生物水氯鎂石未能實現有效開發利用,成為制約鉀肥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被當地人稱為“鎂害”。通過技術創新和開發應用,過去的“鎂害”變身為“鎂資源”,成為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生態是青海最寶貴的資源,是青海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也寄寓青海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青海不斷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其作為踐行“兩山”理念的關鍵路徑。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生態”為主題的展會,在青海應運而生。
青海的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作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區和主要生態產品輸出供給地,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換,給了青海發揮后發優勢、換道超車的新賽道。
三江源頭,“中華水塔”,青海將繼續心懷“國之大者”,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走出具有青海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