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7-05-05 22:14:05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舉辦的一項關于家風家訓的調查顯示,55.7%的受訪者家中有家訓,55.8%的受訪者認為家風家訓對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有很大影響。
千百年來,家訓家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自古以來,家訓作為“一家之言”,內容博大,涉及為人處世、讀書治學、立身成才、持家治業等諸多方面,其主要作用是教育子孫、勉勵家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作為家庭成員“精神族譜”的家訓以及物質載體的“宗族祠堂”,一度不被重視。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家風家訓則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社會一些價值觀念的縮影。它不僅映照出一個個家族的“規矩”和追求,也勾勒出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一首歌曾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文明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優秀家風家訓對于社會成員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發揮著春風化雨的作用,更為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貢獻著優秀家庭的智慧和力量,從《顏氏家訓》《誡子書》《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近年來的暢銷可見一斑。
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只關德行,家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影響著社會之風。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處世規范,來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倘若作為社會風氣最基本細胞的家風能夠敦厚淳樸,不僅家族會人才輩出,整個社會也會充滿更多正能量。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言猶在耳。當前,發現家庭的重要意義,讓家訓回歸家庭,大力弘揚傳承優良家風家訓,不僅是家庭個體的責任所在,更是學校和社會的擔當。
當前傳承家風,制定家訓很有意義,但關鍵還是要知行合一、認真踐行。我們要將家風家訓等優秀文化傳承融入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注重宣傳和引導,讓其在現實生活中“落地”。比如,在“線下”,以家風家訓廊的形式,讓好的家訓家風在社區中“曬一曬”,或通過歌曲小品傳唱等方式“頌一頌”,讓傳統勤廉家風與現代生活“同頻共振”。“線上”可利于新媒體平臺傳播好家風、家訓,運用互聯網傳播技術,播種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實現家訓傳承與人們網絡日常生活的“無縫對接”,充分發揮其成風化人的引導作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