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9-05 15:54:09
精英組威海東興電子有限公司填補國內空白的“船舶制氧供氧及空氣殺菌凈化系統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新銳組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世界領先的“海洋探礦采礦系列水下機器人”項目、團隊組哈爾濱工業大學團隊實現城市海水養殖的“微藻-膜生物反應器項目方案”項目……
海洋科技領域現場晉級是今年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的最后一場。這場“收官”之戰雖然只有25家企業、4個團隊參加,項目總數遠少于其他領域,但是卻個個質量“上乘”。
“山東要走向深藍,就要這樣的創新。”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西廣對項目水平稱贊有加。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8個領域共計16場活動都涌現出了多個備受專家好評的高科技項目。
然而,記者跟蹤采訪發現,在這批通過競技活動“出道”的“新秀”里,有些項目的確獲得了不錯的支持、發展,可也有些雖然作為有潛力的“千里馬”在活動中備受“伯樂”賞識,但其后續實際發展卻屢屢遭遇“尷尬”。
“我們的項目技術領先,也得到了專家認可,但目前真正愿意投資的機構卻很少。”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負責人陶澤文對記者說,他們的海底采礦機器人項目產業化的啟動資金大約需要兩億元,如此大體量的投入對企業來說壓力很大,必須得有投資機構或者基金支持才能繼續下去。
“如果后續資金不足,創新就會乏力,很容易被別人超越。”陶澤文說,目前與其對接的投資機構都是外省的,而他希望對接的是山東的投資機構或基金,參加競技就是希望能借助平臺讓山東真正了解這個項目,讓項目得以在山東成長、開花、結果,助力山東海洋產業發展。
“希望山東的投資機構能像南方省市一樣,思維再開放些,眼光再放遠些,膽子再大些,幫助山東留住真正好的項目,讓‘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象少發生。”陶澤文說。
項目收獲點贊,發展遭遇尷尬的還有威海金濤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動海帶夾苗機”項目。負責人李惠向記者訴苦說,項目得到了專家高度認可,獲得了省市權威部門的檢驗認證,各項資質齊全,但當地海帶養殖大戶卻出于幾代人多年來的作業、認知習慣,也不敢接受這個新的作業方式,產業應用推不動。
據悉,該項目成果實現了海藻類夾苗機械化運作,不僅解決了一直以來海藻養殖產業面臨的無人工可用、人工成本高、作業環境臟亂差等問題,還可大幅提高效率,節省成本,可謂海藻類養殖產業的一次“革命”。
“解決這樣的難題,不像技術攻關,有科研人員就行,我們感覺有些‘使不上力’”,李惠說,她試過很多辦法讓養殖戶看到機械作業效果,但是鑒于企業自己說服力有限,并沒有獲得好的成效。“項目是當地政府高瞻遠矚組織推動的,把我們‘扶上了馬’,現在成果出來了,卻難以對當地產業發揮作用。希望政府部門或協會等能利用其優勢,通過牽頭組織觀摩會、交流會的形式對種植戶的認知、觀念加以引導,再把項目往前‘送一程’。”
李惠說:“最尷尬的是,項目在遼寧、福建等地進展不錯,已經與多家企業對接合作,反而在自己家鄉無法發揮作用。”
當天在競技現場,記者注意到,李惠在臺上路演時,臺下就坐著兩家來自福建的企業代表等著與她談合作。
“留住‘千里馬’,光有‘伯樂’還不夠。”李惠說,要真正讓這些“千里馬”在山東跑起來,將其切實變成推動山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除了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之外,也希望山東整個氛圍、環境能夠更加開放、包容。
“敢于接受新觀念,嘗試新事物,敢為別人所不敢為,才能在創新的路上走在前列。”
“發展海洋科技產業,山東從培育中小微企業出發這個做法很好。”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西廣說,中小微企業創新活躍,如果再保證其有良好的成長性,一批具有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未來可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