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9-10 15:57:09
顛覆傳統作業方式的新技術、用來開發深海資源的新裝備、依托海洋資源精深加工開辟的新產業……
“都開始注重海洋資源的精深加工,比以往的海洋食品加工提升了檔次,延伸了鏈條。”9月7日,在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東賽區)暨2018年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海洋科技領域現場晉級活動中,評委之一、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西廣評價說,今年海洋科技領域的競技項目不僅技術水平高,瞄準的也都是我省海洋經濟重點發展的方向,“走向深藍,就要這樣的創新”。
活動現場,記者注意到,來自全省海洋科技領域的25家創新企業和4個創新團隊帶來的項目,要么著力解決行業難題,要么填補國內空白,要么開辟全新領域,均指向海洋科技領域的“痛點”。
解決行業難題
一直以來,海帶、龍須菜等海藻類養殖的“夾苗”工作都是手工勞作,臟、累、苦是人們對這項工作的印象。
競技當天,威海金濤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動海帶夾苗機”項目為改變這一現象帶來了希望:項目產品不僅實現了機器替代人工,還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和質量。
“一臺機器的作業效率至少相當于7個人的工作量,而且比人工更穩定。”項目負責人李惠介紹,該機器已經開始投入市場。
項目路演結束時,有評委專家表示,自己體驗過海帶夾苗工作,真是“受罪”,這項創新解決了行業大難題。
采訪中,李惠告訴記者,項目成功了,也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但是對海藻類養殖企業來說,該產品還沒有實現大范圍推廣,了解的人還不多。此次參加活動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產品,讓這項成果切實解決問題,為山東的海藻養殖產業發展切實發揮作用。
同樣在海水養殖領域開展創新的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團隊的“微藻-膜生物反應器項目方案”,其著眼點是海水養殖過程中的水處理。據介紹,該項目通過技術、模式的創新,不僅降低了用戶的用電成本、解決了近海海域水污染問題,同時還有效擴大了養殖企業建廠選址的范圍,加強了有害物質的資源化利用。最終,該項目憑借其先進技術獲得團隊組第一名。
技術成果世界“獨一份”
與金濤機電、哈工大不同,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參加競技的項目是“海洋探礦采礦系列水下機器人”,創新著眼點是海底資源的開發利用。項目負責人陶澤文介紹,該機器人主要用于水下施工、深海挖掘、深海采礦、深海沉船考古等。
據悉,在海底資源開發方面,在開采技術、設備的研發上,目前世界各國都是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尚沒有哪個地方可以“獨領風騷”。而該機器人所具備的技術水平和功能目前是世界“獨一份”,將為我國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有效助力和優勢。陶澤文說,該項目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已經出口俄羅斯。據悉,該公司擁有70余項授權專利,其中1項國際發明專利,13項國內發明專利。
采訪中,陶澤文說,技術水平雖然世界先進,但是項目發展仍面臨一大難題:資金不足。他說,項目研發投入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元,這對于一個中小企業來說,可謂壓力山大。
“沒有充足的資金難免會后續乏力。”陶澤文說,希望能借助創新競技的平臺對接投資機構,讓資金與技術充分結合,以助力項目快速成長,為山東的海洋經濟發展、海洋強省戰略切實提供助力。活動當天,該項目憑借其世界“獨一份”的技術摘得新銳組冠軍。
活動現場,記者采訪得知,金濤機電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海帶夾苗機”,經權威部門檢索,其創意、技術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獨一無二,填補了行業空白。
資源開發高值化
除了近海、深海資源的利用,在競技現場,記者注意到,還有不少企業將創新對準了“精深加工”,在資源高值化開發上做起了文章。
威海世紀博康海藻有限公司的競技項目是“以海帶中活性成分為藥效基礎的創新海洋藥物研發”。負責人郝碩楓介紹,項目是以海帶中的活性成分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為物質基礎,開發治療慢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的創新海洋藥物。
“這是海帶高值化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國家海洋經濟重點鼓勵的發展方向。”郝碩楓說,此次參加活動就是希望通過平臺對接各種創新資源,為項目發展積蓄力量,為推進海洋資源高值化利用貢獻力量。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始產業化試生產。
同樣著眼于海洋資源深度開發的,還有威海同豐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用藍藻作為海洋生物反應器生產天然抗生素——防御素”項目。項目負責人吳學記介紹,該產品不僅具有廣譜高效的殺菌活性,能有效地殺滅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等,還由于其“天然”性,使得當動物過量使用后可自然降解,不產生副作用。
“發展海洋產業不能只局限于海洋資源的初級利用,更要注重上下游產業的結合,注重全鏈條、高值化發展。”吳學記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