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9-28 15:56:09
多年來,海洋船舶艙室空氣質量控制技術發展不平衡一直是制約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問題。
日前,記者在2018年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海洋科技領域現場晉級活動中了解到,威海東興電子有限公司的“船舶制氧供氧及空氣殺菌凈化系統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不僅使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相關技術還填補了國內空白,形成了山東在海洋科技領域的特有優勢。
“項目是針對船舶艙室空氣質量差的問題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創新點是開發了船舶艙室的制氧供氧和空氣凈化集成系統。”項目負責人、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劉應書介紹。
“長期缺氧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原因。”劉應書介紹,船舶的很多艙室是處于水下相對密封的環境中,通風質量不好,空氣中氧氣濃度低,各種污染物質較多。劉應書舉例,國家規定二氧化碳濃度為500ppm左右,而其團隊在對很多船舶進行調研檢測時,有的艙室二氧化碳濃度卻達到了1000ppm,甚至2000ppm。“這對船上人員的身體健康是很大的威脅。尤其是軍艦,長期缺氧,不僅損害指戰員的身體健康,更影響國防戰斗力。
然而,開發船舶艙室制氧供氧及空氣凈化技術比普通室內供氧相關技術要難的多。因為,船舶所處的環境是海洋,不僅高溫高濕高腐蝕,同時由于制氧供氧設備的使用是在艙室內,因此水、電、空間等各方面條件都受限制。這就需要開發適用于這些苛刻條件的相應的設備和技術。
2015年,東興電子公司組建了專門的研發團隊開始技術攻關。經過三年努力,目前各部分關鍵技術已經研發成功。經應用測試,艙室里的二氧化碳、有機物等污染物顯著下降,氧氣濃度提高了15%,很受用戶歡迎。據悉,該項目已經獲得三項發明專利,目前正在進行相關認證。
關于未來發展,劉應書介紹,該系統一方面可以廣泛用在軍艦、游艇、民用客船等,另一方面,也將在大型海洋養殖船上使用。
“項目將于明年正式投產,投產前三年產值預計每年8000萬元,之后是每年1.2億元以上。”劉應書說,項目落地威海企業,對山東來說非常有優勢,希望通過參加活動讓項目得到關注,快速成長。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劉應書已從事氣體分離和凈化技術研究二十多年,2008年因參與解決青藏鐵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高原缺氧問題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