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8-08 17:03:08
“這個菠蘿怎么賣的?”
“這個菠蘿不賣,免費送了”
我正采訪著這位老板,一位顧客突然打斷。車艷玲,額頭上冒著汗,聲音近乎嘶啞了,但面對采訪,還是心里止不住透露著甜蜜的微笑。
每天忙碌著,甚至天氣最熱的時候,好多老用戶去榆林店里,買空調,都沒有時間一一答復,最搞笑的是,有段時間,自己還有幾臺空調,貨在哪個地方,她都忙得沒時間管了。這就是車艷玲,一個敢沖,敢闖,自己認定的事情,可以拼命干下去的一個女子。
三年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聽說了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那個時候,車艷玲也是到處折騰不知道干點啥,正好感覺模式不錯,就試試唄。
結果,進來就感覺有點后悔了,因為阿里巴巴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太苛刻了。一開始就是出去發(fā)單頁,組織地推活動。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看著熟悉的人,根本張不開嘴,更別說一家一家去轉了。站在大街上,也感覺很迷茫,不知道,這是要干啥。時不時,公司還要召集人員,一起開會,甚至,有時候都睡了,還得爬起來,參加視頻培訓,電話會議,講講最近做的事情,方法是什么,動作是什么,有什么收獲,有什么不足,下一步的安排是什么,還要跟著公司學怎么發(fā)朋友圈,怎么做微信群運營,怎樣做好服務,還有好多好多公司的營銷工具、流程等等。
總之,和當初想象的互聯(lián)網模式,坐在那里,拿著手機,電腦,和用戶聊個天,就能把錢賺了,完全不一樣。
人總是有彈性和可塑性的,到后來,適應一段時間,居然也習慣了,見怪不怪了,再說做活動時,居然自己呼呼地,就出去跑了,晚上拉電話會議,也覺得正常,在朋友、家人的眼里,感覺車艷玲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正是這種高強度的拉練,車艷玲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樣迷茫了,而是可以有方案,有步驟,有方法,一步步去落地,干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樣的結果,心里都會有數(shù)了。
回顧這些往事,車艷玲,不緊不慢的說:“感覺就跟咱今天吃了一個饅頭一樣平常,也許很多人不理解,但身在其中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一點點的變化,剛開始難受,后來感覺好正常啊。”
因為,今天的車艷玲,依然忙碌著,每天選品,寫文案,發(fā)朋友圈,運營用戶,集單,發(fā)貨,打電話,依然,延續(xù)著當年農村淘寶培養(yǎng)她的方法。感覺這已經和每天要吃饅頭一樣,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生活習慣一樣。
這兩年,每日忙碌著,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用戶,察覺到消費升級的趨勢,車艷玲開始瞄準了生鮮的生意,把周圍的優(yōu)質農產品,比如石村的蜜薯、肉夾饃餅,土豆、西瓜、桃子、梨、海鮮等,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直接推送給周圍的用戶,先拿訂單,在直接采摘發(fā)貨,沒有中間商,價格便宜。先拿訂單,再采摘,食材新鮮,用戶非常滿意。
這樣的農產品上行,一年也就四百多萬規(guī)模,和好多平臺或者企業(yè)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但農村淘寶培養(yǎng)的這些人才,車艷玲只是其中一個而已,他們已經遍布于全國的各個村莊,成為農村電商的堅實人才基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