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9-20 14:43:09
齊魯網9月19日訊(通訊員 秦偉)最近濟南六一兒童醫院接診了這樣一位患兒:一位媽媽帶著她2歲的女兒來到醫院,這位媽媽告訴醫生:最近發現孩子不愛說話了,也不愛和別的小朋友玩耍,總喜歡一個人呆著,也不和家長溝通交流......
起初以為是孩子長大了,遇到一些心事,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沒想到孩子愈發嚴重,甚至都不會和家人說一句話,一直傻傻的發呆。
媽媽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才連忙帶女兒到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就診。醫院專家代杰主任接診了這位“特別”的小女孩,沒想到最后的診斷結果讓這位媽媽大吃一驚:最終小女孩潔被診斷為患了兒童自閉癥。
兒童也有自閉癥嗎?孩子那么小,竟然也會患上自閉癥!這位媽媽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自閉癥又稱為“孤獨癥”,常起癥于36個月以內。自閉癥兒童似乎只出現在影視作品和媒體報道中,但數量并不稀少:2017年發布的《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II》顯示:中國的自閉癥患者已超1000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余萬。
可不是孩子不愛講話、內向就是自閉了,自閉癥兒童有下面三個核心癥狀:
一、社會交往障礙
缺乏與他人的感情聯系,有些嬰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比如不喜歡與別人目光接觸,對身邊人的聲音沒有反應,對父母不會產生依戀等。媽媽出門離開時他不會哭鬧挽留,不喜歡與人親近玩耍等。即使是遇到了讓自己興奮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分享出來。部分自閉癥兒童會愿意和人交往,但因為缺乏共情能力,無法正確的理解他人的情緒反應,在社交上缺乏技巧。
二、刻板重復行為
孩子會重復一些毫無意義的行為,且不易被改變。比如每天都要走固定的路線,做重復的動作,難以接受改變。這類孩子不會恰當的玩玩具,拿到玩具可能就會亂咬、亂摔。
三、語言發育異常
孩子難以理解“你”、“我”“他”的區別,經常用錯。孩子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復言語等行為,很少用與他人溝通交流,更不會提出話題,僅僅靠一些刻板的短語來和他人交流,難以維持話題。他們也很少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替代言語,比如簡單的用手指東西、搖頭等動作,他們都很少做,表情往往十分漠然.
如何幫自閉癥兒童順利成長?
1.說話“簡單粗暴”
假設、形容、隱喻和社交辭令等“高階”語言會提高理解的難度,并不適合自閉癥兒童。使用簡短有力的句子可以提高溝通的效率。
2.交流“放低姿態”
自閉癥兒童抵抗干擾的能力很弱,與他們平視保證聲源的純粹性,可以確保他們集中注意力,幫他們保持專注。
3.使用“雙重標準”
自閉癥的世界是自成一體的,孩子有固定的偏好和興趣。不要用世俗的成功標準和別人家孩子的行為準則去限制他們。確保他們生活自理,將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社會即可。
4.常去“游山玩水”
異彩紛呈的世界非常利于大腦發育,但很多星兒都會在康復機構中度過漫長的時光,限制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一起出去看看,身心更受裨益。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各位家長:家長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不要過度縱容孩子或是太過苛求,應根據孩子自身的能力和興趣來培養他們;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增進他們與同齡兒童的交往,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多運動,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可以有效的降低自閉癥的發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