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网红女主播精品视频-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全部

威海上半年綠色貸款余額超1353億元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

2025-08-27 09:03:08

原標題:威海上半年綠色貸款余額超1353億元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威海上半年綠色貸款余額超1353億元

來源:齊魯晚報

連寧燕 威海報道

8月21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威海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斌,人民銀行威海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姜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威海監管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程磊,臨港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劉軍,乳山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福斌,介紹威海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果有關情況。

近年來,威海市堅持“藍綠融合”“邊申邊建”的原則,扎實推動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申建,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上半年,全市綠色貸款余額1353.12億元,同比增長35.49%,占全部貸款比重達到21.8%。引導金融機構精準發力,創新推出“綠色工廠貸”、碳匯質押貸款等10款特色金融產品,為綠色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特別是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統籌部署和各方協同發力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再提速,又一批新的先行先試創新成果相繼落地。全省首個綠色金融數智化綜合服務平臺“綠e融”正式上線運行,全國首個藍色投融資體系持續完善,全省首筆牡蠣碳匯交易實現突破,全省首創綠色支行“認定+考核”閉環體系,綠色支行示范引領效應不斷凸顯。臨港區打造的碳信用(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與“綠e融”平臺形成聯動互補格局,成為綠色金融“市區同題共答”的生動實踐,為試驗區申建持續注入強勁動能。

上線全省首個綠色金融數智化綜合服務平臺“綠e融”

為破解綠色項目識別難、銀企對接效率低等問題,威海市建成全省首個集智能認定、融資對接、碳匯核算于一體的綠色金融數智化綜合服務平臺“綠e融”。平臺歷經需求調研、技術開發、試運行完善等階段,于2025年8月正式上線,形成三大核心優勢。整合11類部門權威數據,對全市14萬戶企業開展“匯綠綜合評級”,生成融資競爭力報告,助力金融機構精準識別優質綠色標的,降低環境盡調成本。集成國內外權威標準,使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實現藍綠項目“一鍵認定”及環境效益自動測算,大幅提升項目認定效率與精準度。搭建“金融產品超市”,上線143款綠色金融產品,通過智能引擎實現“企業需求—金融產品”雙向匹配,全流程可視化追蹤融資進度。目前已有31家銀行、53家保險機構入駐,構建起“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的產融對接新范式。

建設全省首個政企金聯動的碳服務綜合體,碳信用(金融)平臺

臨港區率先建成威海市碳信用(金融)服務平臺,成為全省碳金融服務的標桿實踐。平臺涵蓋政府、企業、金融三大端口,實現“監測—核算—管理—交易”全流程覆蓋。政府端建“零碳大腦”,接入12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實時監測區域能源消耗與生態環境狀況,為政策制定和“雙控”考核提供科學依據,已累計處理數據180萬條。企業端享“低碳服務包”,內置24個行業碳核算模型,自動生成標準化“碳盤查”“碳足跡”報告,已為威達機械、山水水泥等40余家企業完成碳足跡核算,助力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金融端創“碳融新機制”,建立企業碳賬戶及評價體系,生成碳資產評估報告,聯動“綠e融”平臺實現碳評價與金融產品精準匹配,拓寬企業綠色融資渠道。同時創新碳普惠機制,通過碳積分激勵個人和企業參與低碳行動,推動碳中和全場景落地。

建成全國首個藍色投融資項目庫

依托“海洋強市”資源稟賦,威海市打造全國首個藍色產業可持續發展金融支持體系,推動“藍綠融合”品牌走深走實。出臺全國首個《藍色產業可持續投融資支持目錄》,以7項一級分類、24項二級分類、85項三級分類界定藍色經濟活動,為金融支持提供清晰指引。通過智能識別系統初篩、專家復審,建立全國首個藍色投融資項目庫,首批入庫71個項目,涵蓋海工裝備、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領域。目前33個項目已獲授信159億元,其中海洋生態修復貸款65.2億元、海上清潔能源貸款37.6億元。推出全國首筆海洋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全省首筆海洋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等創新產品,全市藍色貸款余額達284.7億元,占綠色貸款總量的21.4%,180筆貸款獲政策性激勵支持。

完成全省首筆雙殼貝類碳匯交易

乳山市聚焦牡蠣產業優勢,探索“生態保護—價值轉化—金融賦能”新模式,取得突破性進展。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開發“雙殼貝類養殖碳匯項目方法學”,成為全省首個牡蠣碳匯核算標準,初步核算2021—2024年平均年減排量達130.77萬噸CO?當量。與太平洋財險、榮成眾創核電、威海銀行、海力風電設備(威海)公司、乳山農商銀行5家企業完成全省首筆共計1500噸的牡蠣碳匯交易,用于企業自身碳中和。交易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收益,拓寬了養殖戶增收渠道,為海洋碳匯市場化交易提供“威海樣本”。推動牡蠣碳匯與金融、旅游融合,探索碳匯保險、質押融資等產品,將碳匯概念融入生態旅游項目,助力產業綠色轉型。

全省首創綠色支行“認定+考核”閉環體系

為引導金融機構專業化服務綠色產業,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銀行業綠色支行認定管理辦法》及考核辦法,構建“認定+考核”閉環管理體系。截至目前,已評定兩批共21家綠色支行,其中首批12家經考核10家獲評“優秀”。綠色支行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累計授信565.96億元,發放貸款350.42億元,其中綠色貸款292.94億元,占比高達83%;創新推出“漁船抵押e貸”“碳效貸”“綠色工廠貸”等55款特色產品,精準支持50余個綠色項目,成為服務“雙碳”目標的“生力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威海市56名遇困高考新生獲20萬元助學金

王震威海報道通訊員隋進凱8月25日,威海市2025年度“慈善·迪尚”遇困高考新生救助活動正式啟動。威海市民政局、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市慈善...[詳細]
齊魯晚報 2025-08-27

A股全日成交額超3萬億元,魯股分得幾杯羹?

A股市場又迎來歷史性時刻。8月25日,A股市場成交金額突破3萬億元,為去年10月8日以來首次突破3萬億元,也是A股歷史第二次突破3萬億元。市場...[詳細]
舜網 2025-08-27

2025“齊魯超賽”來啦!揭幕戰時間、地點確定

2025“齊魯超賽”來啦!8月24日2025年山東省齊魯足球超級聯賽抽簽儀式進行18支隊伍將分成4個賽區進行第一階段單循環主客場小組賽根據賽程計...[詳細]
舜網 2025-08-27

第29屆魯臺經貿洽談會9月1日啟幕

本報8月26日訊記者今天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批準,第29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定于9月1日至4日舉辦。本屆魯臺經貿洽談會以“創...[詳細]
舜網 2025-08-27

山東等16省市“駛入”低碳融資快車道

今年6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在陸家嘴論壇宣布將開展綠色外債政策試點,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借用外債用于綠...[詳細]
舜網 2025-08-27

青島一批康養重點項目加速落地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賈臻本報8月26日訊今年以來,青島市民政局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與培育產業新動能緊密結合,聚力消費升級、康養服務...[詳細]
青島日報 2025-08-27

320余件檔案照片實物展現青島抗戰歷史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薛華飛通訊員張猛本報8月26日訊26日上午,“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青島地區抗日戰爭檔案陳列展”在青島市檔案館開展...[詳細]
青島日報 2025-08-27

青島獲批綠色外債業務試點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傅軍本報8月26日訊青島再獲一項國家級金融試點。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在全國16省市開展綠色外債業務試點,鼓勵...[詳細]
青島日報 2025-08-27

青島命名一批城區新建道路,部分道路調整起止點、注銷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記者從青島市民政局獲悉,日前,青島市新命名一批城區新建道路,并對部分道路調整起止點、注銷。具體情況如下 一、...[詳細]
青島新聞網 2025-08-27

青島地鐵加快建設!這兩條線路又有新進展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近期,青島地鐵在建線路傳來新進展。8月20日,地鐵2號線二期工程迎來重要節點——龍川路站主體結構子單位工程正式通...[詳細]
青島新聞網 2025-08-27
今年暑期“游船經濟”熱力全開!觀光船全球訂單涌來

今年暑期“游船經濟”熱力全開!觀光船全球訂單涌來

今年暑期,高溫天氣持續,水上觀光游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從湖面群島到河海交匯之處,多地景區游船滿載游客。目前,景區共有四十多艘船舶投...[詳細]
海報新聞 2025-08-27

又一全球獨角獸企業落子青島

早報8月26日訊近日,以薩人工智能產業園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開工。據悉,園區規劃建設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產業孵化中心...[詳細]
青島早報 2025-08-27

“濰企云”正式上線!濰坊移動發布“小快輕準”產品,賦能企業AI+數字化轉型

8月26日,“云聚鳶都?賦能濰企”濰企云品牌發布暨小快輕準產品發布會在富華大酒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濰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詳細]
中國山東網 2025-08-2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