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7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河北張女士通過快手 “東哥淘車(王東)” 購買的二手奧迪 Q5,提車半小時左右便因油路故障自燃報廢,這起事件自 7 月下旬被山東經濟廣播《民生無小事》節目曝光后,歷經一個月的追蹤,截至 8 月 26 日仍未迎來實質性解決方案。從最初的定金糾紛、自燃事故,到后續與涉事方的賠償協商,再到多部門介入后的回應與處理,每一步進展都伴隨著新的爭議,張女士的維權之路依舊坎坷。
車輛自燃現場照片
賠償協商陷死胡同:3000 元補償與 “找媒體就取消” 的強硬態度
事件發生后,張女士第一時間聯系 “東哥淘車” 尋求解決方案,對方最初表示給3000 元 “人道主義補償”。這一金額與 46000 元的購車款(后協商讓利 500 元,實際支付 45500 元)相差懸殊,張女士無法接受。更讓她氣憤的是,在節目首次報道后,“東哥淘車” 相關人員曾聯系她,言語間暗示 “若繼續找媒體,連 3000 元補償也會取消”,隨后便不再主動溝通,擺出 “等待相關部門處理” 的消極姿態。
回顧購車過程,張女士的維權從一開始就充滿被動。今年 6 月,她的丈夫在 “東哥淘車” 直播間支付 2000 元定金后,赴棗莊看車時未相中預定車輛,對方以 “挑小毛病” 為由拒絕退還定金。無奈之下,她的丈夫才在 “東哥淘車” 工作人員帶領下,從棗莊當地二手車市場另選了這輛最終自燃的奧迪 Q5。如今車輛報廢,定金糾紛未解決,賠償又陷入僵局,張女士多次溝通均無結果,只能寄希望于相關部門的調查與調解。(以下為《民生無小事》節目錄音)
稅務部門回應引質疑:200 元罰款與主持人的 “追問拉鋸戰”
在事件追蹤中,發票問題是另一大焦點。張女士購車時全額付款,卻僅收到一張 1000 元的發票,與實際成交金額嚴重不符。8 月 26 日的節目中,棗莊市市中區稅務局高姓工作人員連線時表示,已督促 “東哥淘車” 為張女士補開了 46000 元的發票,并因 “東哥淘車” 未按規定開具發票的行為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對該違法行為加重了處罰力度,依據相關法規處以 200 元罰款。
這一處罰結果引發張女士質疑,“4 萬多的交易只罰 200 元,這有點滑稽”。節目主持人也針對罰款依據、是否存在普遍未開票行為等問題進一步追問,卻陷入了與稅務工作人員的 “拉鋸戰”。主持人反復詢問 “200 元罰款是法規明確金額,還是視情況裁量”,工作人員前后 10 余次重復表述“按法律規定處罰”,始終回避 “裁量范圍” 這一核心問題;當主持人追問 “是否核查東哥淘車對其他消費者是否也存在未開票情況”,工作人員又以 “需有舉報線索才能針對性處理”“東哥淘車申報正常” 為由搪塞。整場連線中,主持人多次嘗試引導工作人員正面回應關鍵問題,均未得到有效答案,最終只能在工作人員 “會反饋給業務科室” 的承諾中結束對話。
(以下為《民生無小事》節目錄音)
市場監管調解無果:占線的電話與 “未發現違法” 的結論
相較于稅務部門的 “有回應卻存疑”,棗莊市市中區永安市場監管所的處理更讓張女士感到無奈。8 月 26 日的節目中,主持人多次撥打該監管所的電話,試圖了解賠償調解的最新進展,然而電話始終處于占線狀態,10 分鐘內反復撥打均未接通。
此前,主持人曾向永安市場監管所的褚姓工作人員集中反映張女士遭遇的核心爭議 —— 不僅包括車輛自燃后的賠償問題,還有前期定金不退與后期補簽合同的合理性爭議。針對定金不退一事,主持人明確提及,張女士丈夫并非無故違約,而是 “東哥淘車” 直播間存在信息隱瞞:直播間未說明車輛 “已過戶十幾次”“一個大燈損壞” 的關鍵情況,導致線下看車時與宣傳嚴重不符,才不愿購買原定車輛,可 “東哥淘車” 卻以此為由拒絕退還 2000 元定金。但褚姓工作人員對此回應稱,“當時雙方說好了定金不退,從約定來看就沒有什么問題”,未進一步核查直播間是否存在信息隱瞞的情況。
而對于自燃事故發生后,“東哥淘車” 才自行補簽合同(且雙方簽字均由其代簽)的行為,主持人也提出質疑,詢問該操作是否合規。褚姓工作人員則表示,“當時雙方有口頭交流也可以”,認為口頭約定可替代書面合同,未對補簽合同的時效性、代簽行為的合法性作出明確解釋。
除此之外,褚姓工作人員還提到,已聯系 “東哥淘車” 與上游車商溝通賠償事宜:車商以 “車輛交割后自燃” 為由拒絕擔責,“東哥淘車” 則強調自身僅為 “中介”,僅收取 1000 元淘車費,剩余車款已轉交車商,不愿承擔主要賠償責任。張女士此前在追問調查進展時,監管所工作人員稱 “目前未發現東哥淘車及車商存在違法情況”,建議她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可對于 “如何調查、調查了哪些內容” 等細節,工作人員并未詳細說明。
節目中主持人還連線了棗莊市市中區人民政府,工作人員也表示事情已經轉到了市場監管局,但是市場監管局還沒有給到他們事情進展的答復。(以下為《民生無小事》節目錄音)
維權仍陷停滯:媒體持續跟進推動問題解決
截至目前,張女士僅收到補開的發票,賠償、定金糾紛均未解決,稅務部門的核查與市場監管的調解也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在 8 月 26 日的節目中,主持人再次向棗莊市市中區人民政府反映此事,懇請其重點關注,主動牽頭協調稅務、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開展督辦工作。山東經濟廣播《民生無小事》節目也將持續跟蹤事件動態,推動問題得到公正解決。
(山東經濟廣播《民生無小事》24小時新聞熱線:0531-85852566,節目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民生無小事fm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