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5-09-12 19:22:09
原標題:從山頂到山腳,棗莊唯一一個民族村的共富之路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從山頂到山腳,棗莊唯一一個民族村的共富之路
來源:齊魯晚報
文/圖 靖亞如 王函
在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的北部山區,有一個名叫米山頂的小村莊。這里曾是群山環抱中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落,如今卻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民族村。這個僅有52戶、176人的小村落,用自身的發展歷程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米山頂村的蝶變之路,始于1984年。那一年,山東省委統戰部撥付5萬元專項資金,幫助村民建設新村,實現了從山頂到山腳的搬遷。在省、市委統戰部的持續關心和接力支持下,米山頂村累計爭取各級民族發展資金400余萬元,通過項目引領,實現連片融合發展,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莊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紅石榴”照亮民生之路
每天清晨,一輛標有“紅石榴”字樣的校車準時駛入村莊,接送孩子們上下學。這輛校車不僅是通勤工具,更是民族團結的象征。
基礎設施的改善是村莊發展的基石。近年來,米山頂村硬化道路20余公里,鋪設供水管道2600米,治理流域4個,開發荒山2600畝。村民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用上了自來水,走上了水泥路。
更讓人欣喜的是,村里建起了標準衛生室、留守兒童關愛站、老年食堂等公共服務設施。“現在我們老人吃飯有食堂,孩子上學有校車,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一位村民感慨道。
產業造血激活發展動能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米山頂村立足本地資源與民族特色,培育發展核桃、板栗、小米等特色農業和肉牛、山羊等養殖業。村里成立“紅石榴專業合作社”,延伸特色食品加工產業鏈,完善“市場-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機制。
光伏發電項目為村集體帶來穩定收益,電商中心讓“米山頂上小米香”品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民族特色旅游食宿項目吸引著八方來客。截至目前,村里已實施16個產業項目,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
文旅融合更是村莊發展的一大亮點。村里打造了“一步三縣”觀景平臺、石林景觀、明清石板房等6處網紅打卡地,建設了421平方米的民族團結進步展廳。近年來,又推出“百里畫廊”“尖山云頂”等項目,開辟千畝梯田花海、云頂步道和高空滑索等設施,“魯南最美風光帶”初具規模。
“米山同心”解鎖鄉村振興
米山頂村的蛻變,離不開“黨建+統戰”的創新模式。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山亭區委統戰部聯合徐莊鎮黨委回引在外高學歷創業青年,優化班子結構。村“兩委”班子從3人增至5人,平均年齡下降15歲,被棗莊市委授予“棗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村里組建了24小時不打烊服務隊,5名村“兩委”成員每人認領1項村民致富項目,將項目幫包成效作為考核依據。專業設計團隊編制的《米山頂村村莊規劃(2024-2038年)》,為村莊未來15年的發展繪就了科學藍圖。文化融合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圍繞“亭好融石榴紅”民族工作品牌,村里開展鄉村篝火節、美術寫生、自行車公開賽等活動,全方位展示民族村新風貌。
米山頂村總結出了自己的“共富密碼”:好班子,讓干群“萬眾一心”;好路子,讓群眾“充滿信心”;好制度,讓群眾“過得舒心”。從2016年村集體收入不足1萬元到如今的50.3萬元,從偏僻落后到和美鄉村,米山頂村用實踐印證了我們黨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科學理論是完全正確的,昭示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綱”。
如今,米山頂村正在將村民心中的美麗畫卷變為現實:青山綠水、產業興旺、牛羊成群......這個曾經的小山村,正以嶄新的姿態,講述著民族團結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為全國民族鄉村發展提供著“棗莊經驗”和“山東樣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