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5-09-17 08:54:09
原標題:擦亮“老青島”心中的地標記憶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擦亮“老青島”心中的地標記憶
來源:青島晚報
本報9月16日訊 16日,記者從市南區獲悉,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已發布《太平路31、33號改造項目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批前公示》(以下簡稱《公示》)。根據《公示》,市南區政府擬組織實施市南區太平路31號、33號改造更新,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推動傳統風貌建筑的再利用。
《公示》顯示,該項目位于歷史城區的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其中太平路31號為歷史建筑,太平路33號為一般建筑。這次改造,根據《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等要求,本著保護性、原真性和可逆性的原則,以歷史圖紙、歷史照片、現場遺存為依據,對建筑立面材質、色彩、價值要素等進行考據和修繕,實現歷史街區品質的綜合提升。根據青島市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之前發布的太平路31號、33號改造項目招標計劃,項目估算投資216970000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筑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安裝工程(含給排水工程、強電工程、弱電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等。
兩處建筑的改造備受關注,因為一直以來它們是“老青島”心中名副其實的地標——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筑物亨利王子飯店舊址就位于市南區太平路29—33號,建于1899年,又稱青島大酒店,最初原建筑只有飯店,是青島近現代最早竣工的大型高級飯店和最早的樓房建筑之一。由德國建筑師庫爾特·羅克格設計,德國漢堡阿爾托納區F.H.施密特公司施工。磚石木結構,二層,寬窗窄墻,東山墻上刻有一個中文“壽”字作為山花,整個建筑干凈利落。
1905年,在飯店后側新建亨利王子飯店音樂廳,由德國建筑師里希特設計。立面以拜占庭格調為特色,同時帶有中國傳統的裝飾角線。整座建筑居于飯店的中軸線上,具有德國青年派風格。一層為磚混結構,大廳可容納400至500人。
1911年,又在飯店西側增建一旅館部,稱為亨利王子飯店中館,石基粉墻外廊式三層樓房,除地下室外,一至三層各有8套單間中軸對稱,建筑為紅瓦頂,窗臺、勒角嵌花崗條石,底部以粗花崗石作拱形窗基底。1912年9月28日,孫中山先生曾下榻此處。同年,在中館以西新建西館,形成當時青島最大的西餐館,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建筑為三層,設地下室,磚石木結構。頂部為紅瓦蒙莎頂,立面三段式處理,具有德國建筑風貌。
青島解放后,飯店與音樂廳曾為青島市政協辦公樓和禮堂。太平路33號,則是1949年12月10日《青島日報》創刊時的辦公地。1994年,部分建筑被拆除,新建泛海大酒店,原旅館部則變成棧橋賓館。1998年11月,在舊址拆建基礎上,總建筑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青島日報社新建辦公大樓封頂。2019年,市南區啟動對這棟老建筑的開發利用,引進北京服裝學院時尚產業創新園在此運營。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張琰 實習生 侯佳言 圖片由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