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1-01 16:40:11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是每個人都想看到的美麗風景。然而在經濟的飛速發展中,清澈的河水、潔凈的空氣漸漸成為奢侈品。秦嶺山麓生態屏障違規建別墅、千島湖飲水保護區違規填湖、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壞植被……一些地方接連出現破壞生態環境重大事件,讓每一個環保人倍感重任在肩。
“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歷下區環保局局長夏武軍曾經不止一次給環保工作人員說起歷下區的環保生態任務——讓歷下不生產一顆螺絲釘,共筑首善之區碧水藍天 。歷下區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嚴格要求的背后,是廣大群眾對‘宜居環境’的勾勒和“民生為本”追尋,更是對環保工作提出最高要求。每個歷下環保人所擔負的環保職責,都是為了創造美好環境而為。”
出重拳
嚴格落實“史上最嚴”新《環保法》
“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這五年,打擊破壞生態力度堪稱空前。尤其是隨著被譽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從2015年元旦開始實施,“公益訴訟”“按日計罰”“查封扣押”等撒手锏,成為沉重打擊環境違法者的有力武器。
治理大氣污染同樣離不開鐵腕執法。歷下區環保局采取聯合執法、突擊檢查、明察暗訪等多種形式,依法嚴厲查處違法施工、違法生產、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對違法排污行為一律高限處罰,對逾期沒有完成整改的實行按日計罰;對造成嚴重污染的,一律查封、扣押其排污設施和設備,強制斷水、斷電;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關閉。切實完善聯合懲戒機制,環境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通過媒體定期向社會公布違法者名單,時刻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小散亂污”企業排放的污染,是加劇二氧化硫污染的一大元兇。針對無環保審批手續、無污染治理設施、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小散亂污”企業,歷下區環保局鐵腕執法,堅決取締。集中力量開展轄區小燃煤設施整治工作,對排查出來的小燃煤設施發現一起,取締一起。穩步推進“查”、“禁”、“改”、“替”工作,對排查出的小燃煤設施分類梳理,綜合施策,杜絕轄區散煤散燒的污染問題。近期,歷下區環保局還聯合智遠辦事處對姜家村一家小塑料顆粒加工企業進行了現場執法,并依法進行取締。
能“繡花”
精準治霾讓“藍天白云”常駐
當前,PM10和PM2.5顆粒物污染仍然是影響濟南空氣質量的首要問題。燃煤是濟南市PM2.5的首要來源,貢獻了本地27%的PM2.5。為遏制顆粒物污染,還轄區百姓“藍天白云”,歷下區環保局精準施策,強力推進燃煤鍋爐改造。在去年全市率先完成35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基礎上,組織制定改造方案,強化執法監管,確保按要求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35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目標任務。同時,持續開展燃煤茶水爐、洗浴爐、炊事灶等各類低空排煙設施的清查取締,鞏固整治成果,嚴防“死灰復燃”。
針對機動車這一顆粒物污染的另一重要來源,歷下區環保局積極推進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以各類營運車輛為重點,強化監督抽測、路檢巡檢。同時,推進油氣污染深度治理,確保今年6月底前完成建成區內23家加油站的三級油氣回收改造。
此外,該局還積極主動配合抓好揚塵、餐飲油煙整治、清潔能源推廣、產業結構調整等重點任務的落實,多措并舉,積極推動大氣污染的治理。
有“利器”
科技“強兵”讓治霾有了支撐
為實現“精準治霾”的目標,歷下區環保局大力實施科技強兵戰略。該局聯合權威科研機構,加快大氣污染物排放源清單編制、解析,為精準治霾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歷下區環保局十分重視完善環境監測體系,近年來開展重點大氣污染源視頻監控系統安裝、聯網,進一步健全監測網絡,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的思路,大力實施科技戰略,強化監測質量控制,確保全面、準確地反映環境空氣質量。同時,加大環境空氣狀況動態分析力度,及時梳理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完善應急響應機制,投入160萬元,建立起歷下區環境應急指揮平臺,應急指揮車、應急監測車共享聯動,并借助移動執法系統配置的70部PDA,與省、市移動執法平臺對接和信息資源共享,初步搭建起智能化、精細化、痕跡化的安全網監管模式。
經過努力,歷下區環保局基本實現“污染源信息數字化、日常辦公自動化、應急指揮體系化、移動執法準確化和管理信息共享,實現了“統一管理、統一監管、統一執法、統一標準、統一資源、信息共享”的“五統一,一共享”的大氣防治工作精確目標。(本報記者 張錚 通訊員 趙曉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