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8-22 10:58:08
8月21日下午,歷城區王舍人街道水坡村駐萬象北社區黨群聯絡站揭牌。“黨群聯絡站建在家門口,冷暖有人問,難事有人幫,無論是咨詢政策還是反映問題家門口就能辦,不用大老遠跑到村委了。”水坡村6組村民郭長水高興地說。
貼近群眾,提升服務水平,這個村民因拆遷而四散漂泊的村子,把黨群聯絡站建在了黨員群眾聚居的萬象新天北社區,打通了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水坡e家”黨群服務零距離
“這些年一直在外省工作,不能經常回來參加黨組織學習,全靠‘水坡e家’,讓我能及時學習到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談到水坡村的在線學習平臺,常年在吉林工作的胡明鏡打開了話匣子:“對我們來說,‘水坡e家’就是個在線綜合大廳,既能在線參加黨組織活動,又能及時參加學習,另外,村里的動態、信息播報、公告公示都能隨時了解,雖然人在外地,但通過‘水坡e家’,我對村里的情況了如指掌。”
胡明鏡所說的“水坡e家”,是水坡村專為黨員群眾打造的微信公眾平臺。據水坡村黨支部書記張金壘介紹,微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聯網通訊工具,借助微信平臺方便快捷、覆蓋面廣、參與率高、形式靈活等優勢功能,能不斷創新村級管理方式,服務村民。
“自從水坡村整體拆遷以后,村民散居在外,平時輕易見不著面,所以我們就建了這個線上的黨群之家—‘水坡e家’。”張金壘說,成立這個信息平臺,就是希望居民可以不出門就能把事情辦好,節省大家的時間。“只要有問題就可以在平臺上提出來,工作人員會在第一時間解答大家的疑問,平時村務在平臺上及時公開,村民第一時間就能了解村里的動態。”
“黨群之家”架起溝通橋梁
“水坡e家”在線平臺開通以后,對村民了解村務有一定成效,但純線上平臺的模式畢竟有些單薄。
拆遷過渡期黨建怎么抓?如何保證拆遷過渡期村黨員學習不斷檔,教育不斷線?村民四散居住,如何增強群眾凝聚力?如何能及時了解黨員、群眾訴求?張金壘時常問自己。
經過廣泛征求意見,了解到水坡村50%以上的黨員群眾聚居在萬象新天北社區及周邊。“為什么不在萬象北設個黨群聯絡站?”
說干就干,張金壘拿起電話就給萬象新天北社區書記方祖河撥了過去:“水坡村這么多黨員群眾都住在你們社區附近,能不能在萬象新天北社區設個聯絡站,讓居住相對集中的黨員群眾享受更便捷的服務?”
“村黨群服務站設在社區,這事新鮮,但也不是不能嘗試,說不定還能探索出村居共建的新模式呢。”意外之余,方祖河也覺得是個好點子:“行,歡迎你們,我把社區服務中心最好的位置留給水坡村,并提供一間辦公室。”
就這樣,水坡村黨群聯絡站正式落戶萬象新天北社區服務中心,每周四周五,村黨支部成員輪流坐班,需要咨詢政策、辦理業務的村民再也不用到三四公里以外的村委駐地了。
其實,把聯絡站設在萬象新天北社區,張金壘還存了點“小想法”。“明年水坡村就整村回遷了,我們馬上面臨的就是村改居問題,萬象新天北社區是全區數得著的規范社區,很多經驗值得借鑒,把聯絡站設在這里,村黨支部成員可以通過多接觸,學習社區管理經驗,‘近水樓臺先得月’嘛。”說著,張金壘臉上露出狡黠地笑容。
“設立水坡村駐萬象北社區黨群聯絡站是探索拆遷村黨群服務的一個新模式。”王舍人街道黨工委書記徐好成表示:“通過打造‘水坡e家’和‘黨群之家’兩個家,建立村黨支部與散居黨員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讓黨支部能直接聯系黨員和群眾,聆聽到黨員群眾的訴求和意愿,真正做到雖然居住分散但是心仍然緊緊圍繞黨支部,并通過這種模式更好地服務黨員群眾,為下一步回遷工作打開局面,更為其他拆遷過渡村打造了可復制可借鑒的樣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