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5-08-25 09:55:08
原標題:濰坊市奎文區:構建區域藝術教育新生態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濰坊市奎文區:構建區域藝術教育新生態
來源:山東教育報
“你們知道嗎?水拓畫就像在水面上變魔術!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濕拓畫’,是一種古老的繪畫藝術。創作水拓畫時,我們要先在一個大托盤里倒上特制的水,然后把各種顏色的顏料輕輕地滴在水面上。顏料就會像花兒一樣在水面上散開,可美啦!如果用畫針或畫梳在顏料上輕輕勾勒,就會出現這樣動感十足的花紋。”在濰坊市奎文區中小學美育體育節·藝術工作坊展評活動中,奎文區樂川街小學學生正繪聲繪色地講解。
這是奎文區藝術教育的生動縮影。藝術教育不是簡單的技能傳授,更不是對“標準答案”的復刻,而是要為學生搭建一座連接心靈與世界的橋梁。在這里,他們可以用歌聲傳遞情感,用畫筆傾訴情緒,用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學表達,讓藝術成為伴隨一生的精神伙伴。
為破解區域藝術教師專業發展不均衡和學生普及培養與拔尖培育難以兼顧等問題,近年來,奎文區通過構建區域教研模型、完善藝術實踐活動體系等策略,形成學科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研究、教育教學管理、師生美育活動、課堂教學成果展示與評價等融會貫通的教育教學推進模式。
多元教研,夯實專業成長沃土
“‘哎呦嗬!哎呦嗬!齊心協力把纖拉!’在唱這一句的時候,氣息需要下沉,用渾厚的音色表現低沉有力的號子。同時,大家拉纖繩的動作應保持一致,表現出船夫齊心協力與狂風巨浪抗爭的狀態……”這是奎文區北苑學校音樂學科的教研片段。為促進藝術教師專業發展,奎文區打造了教師三級教研模式,即校本教研、連片教研、區域教研,分別為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專家教師制定專業成長規劃,圍繞教學素養、專業技能、命題能力三大核心維度,開展“5科3維N項”專題教研與培訓。通過專家引領、藝術教師工作坊技能交流、名師工作室帶動輻射等形式,精準解決教學難題;依托區級教壇新秀、青年教師課堂大賽、百課薈萃千人共享、優質課展評、教學能手評選、基本功大賽等各類賽展平臺,開展實操演練與即時反饋,形成“研、訓、賽、評”一體化師資培養體系,為其業務精進賦能。
藝術品牌,編織校際聯動網絡
為推動區域內美育資源共享,奎文區統籌全區37所中小學,以“一校一品”為抓手構建美育課程資源庫,扎實落實國家美育工作要求。各學校立足自身師資與校情特點,在國家課程基礎上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打造出特色鮮明的美育品牌:北苑實驗學校的“琺瑯彩”課程從濰坊風箏紋樣中汲取靈感,巧妙融合數學對稱美學與現代設計思維; 中新雙語學校的“版畫”課程將楊家埠木版年畫元素融入教學實踐,讓本土藝術基因煥發新活力;明德學校的“‘布里生花’藍染”課程成為傳承非遺技藝、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實踐基地。
豐富多元的美育課程,為校際深度交流與學習搭建了廣闊平臺,明確各學校品牌特色定位,形成區域品牌集群合力,提升整體影響力。如今,“輝光日新·大美奎文”美育品牌已成為區域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
融合課程,點亮課堂美育光華
奎文區立足全體學生,構建“藝術+”融合課程體系。組建跨學科核心研究團隊,進行“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課程設計:橫向整合同一年級各學科資源,挖掘藝術與人文、科技、數理等領域的融合點;縱向圍繞藝術大單元教學,開發“姊妹藝術融合、人文知識浸潤、現代技術賦能、數理文化交融”四大模塊課程。打造示范性融合課例,破解教學實踐難題。在藝術跨學科的有機融合中,學生從人文、創新、表演等角度獲得發展,提升綜合素養。
例如,濰坊市實驗小學在區域課程體系下進行了校本化實施,將漢字教學與繪畫有機融合,打造“漢字畫”課程,以“漢字文化”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甲骨文這一有趣的象形文字,體會漢字豐富的形象內涵;德信現代小學依托現有教材文本,整合學科資源,通過戲融課程、戲融課堂、戲融文化三種途徑實現戲劇育人目標,打造戲劇育人課程,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藝術展演,構筑師生成長舞臺
“我們學校的藝術節太有趣了!不但有豐富的藝術項目班級PK賽,而且有藝術特長生的精英爭霸賽。老師在花園中心為我們搭建了‘我是大明星’才藝展示舞臺,每個課間,我們都可以上臺展示。前幾天,我還用薩克斯演奏了一首《天空之城》,收獲了不少小粉絲呢!”德潤學校學生任怡諾說。
奎文區構建了“校內選拔—區級展評”階梯式藝術展演體系,精心打造美育體育節,建立規范的展評機制,常態化開展合唱、舞蹈、繪畫、書法、服裝設計、藝術實踐工作坊展評等多個專項藝術展評活動,以此推動各學校組建高水平藝術團,建立梯隊訓練機制,形成“人人參與、層層選拔”的展評常態,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培育核心素養的廣闊平臺。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美育體育節體現出奎文學子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也展示出孩子們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在今年的美育體育節開幕式上,奎文區教體局黨組成員劉素雁說。
多維評價,校準均衡發展航標
奎文區建立學生、教師協同的立體化評價體系,學生層面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過程性評價方式,關注學習成長軌跡;教師層面構建涵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數字化成果的層級評價機制;同時,強化家校聯動,將“聽一場音樂會、觀一部戲劇、賞一次美展”等藝術實踐納入評價指標,推動區域美育均衡發展。
近3年來,區域美育30余項展評活動先后被教育部“微言教育”公眾號、《中國教師報》、中國網等30多家媒體追蹤報道;“輝光日新·大美奎文”品牌多次在國家、省、市研討會上作成果推介;1000余名學生相繼在省級以上各類藝術比賽中獲得獎項。
“自2012年起,奎文區教體局以項目研究的方式創新推進美育,針對藝術教學明確提出加強藝術教育特色品牌培育、爭創全國創新發展示范區的要求,同時嵌入年度教學‘七好工程’之中,即好課程、好課堂、好質量、好學生、好老師、好校園、好聯盟,為區域藝術品牌創建保駕護航。”奎文區教體局局長王玉興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