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25-08-28 15:53:08
原標題:抖音再現落馬官員出獄當“網紅”,此前曾有多名出獄人員靠“前科營銷”吸粉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極目新聞等
原標題:抖音再現落馬官員出獄當“網紅”,此前曾有多名出獄人員靠“前科營銷”吸粉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極目新聞等
近期,一名自稱某銀行支行前副行長的男子肖某,在抖音發布所謂金融內幕、監獄經歷及個人反思等內容,引發網友關注。媒體查詢發現,此前已有多名出獄人員通過類似“前科營銷”的方式吸粉、博流量。
8月28日上午,肖某的賬號作品均被下架,且被禁止關注。隨后,抖音表示,經核查,報道所示賬號發布內容涉及以犯罪經歷博眼球,違反《抖音社區自律公約》,已處置禁言。
公訴書顯示,肖某當年入獄所涉案件,是其任職某銀行支行行長張某,以高息為誘餌,誘騙被害人簽訂虛假的理財產品購買或轉讓協議,并將錢款轉入其控制的個人銀行賬戶,騙取147名被害人共計人民幣27.46億余元。最終,二審法院認定肖某犯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九萬元。
對此,人民網發表文章指出,靠“前科營銷”成網紅,這一現象并非孤例。一些刑滿釋放人員通過在網絡上分享犯罪經歷、獄中生活等,甚至借此打造“勵志人設”,博取關注和流量。
與此同時,一些網民對“前科網紅”表現出獵奇心理,他們認為這類博主“敢說真話”“有故事”,甚至盲目追捧。有的平臺則在“流量至上”驅動下,默許甚至助推此類內容大肆傳播以獲取流量。
被網友稱為“竊·格瓦拉”的周某出獄后,竟然吸引了30多家網紅經紀公司的爭相追逐,甚至有提出以數百萬的高價簽約。這種畸形的關注,默許乃至縱容,使犯罪經歷成為一種標簽化和商業化的“另類資本”。
媒體搜索發現,近期還有多個類似的抖音賬號引起大量網友關注。
河北衡水棗強縣民政局原副局長張某因犯罪落馬,卻用前公務員身份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多條視頻,有網友質疑他用前公務員身份博眼球薅流量。
此前,這個名為張先生(原公務員)的賬號,從今年6月初至今,已發布11條短視頻。“曾經是張局,現在做抖音。”這句話成為每條短視頻的標配。視頻內容,基本上都是在街頭跳躍的鏡頭,有網友稱其“無厘頭”“博眼球”。
資料顯示,張某因故意偽造國家機關印章、非法制作國家機關證件,侵犯了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和信譽,其行為已構成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印章罪,于2019年12月27日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7月10日,有人發現該博主賬號已被封,其賬號變成一串數字,作品已下架。
2018年,四川綿陽女子卿晨璟因參與“酒托”詐騙被通緝,判有期徒刑一年零兩個月。因為其高顏值通緝照而意外在網絡走紅,服刑結束后成為一名網絡主播,頭像正是2018年通緝令上的那張照片,個人簡介是“2018年頭條人物,現已改邪歸正”。
她在視頻中大方地自我介紹:“我就是2018年被通緝上熱搜那個最美通緝犯。”“如果你們還想聽講在里面的故事,以及我做托以前那些事,你們就給我卡個燈牌,進我的粉絲群。”
4月27日卿晨璟靚的抖音賬號因違反《抖音社區自律公約》的相關規定,被封禁。抖音官方稱,經核查,該賬號在2024年就曾因為嚴重違反相關規定而被無限期封禁。近日,卿晨璟復出,抖音官方對賬號再次處置無限期禁言,取消盈利權限、抹除粉絲。
此外,據媒體 2023 年報道,抖音主播 “尋親男孩今晚有沒有哭” 曾通過自述悲慘的尋親經歷,以及提及自己曾誤入歧途、進入 “社會大學”(即監獄)的過往,收獲了不少網友同情。在吸引 12 余萬粉絲后,該主播開啟直播帶貨,以偏高定價向粉絲售賣衛生巾。然而,后續有消息曝光,他此前所犯罪行實為強奸罪,其賬號也隨之被封禁。
對于平臺是否有相關審核標準,為何連續出現此類賬號等問題,媒體向抖音方面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回復。(中國新聞周刊、極目新聞等)
責任編輯:吳太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