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5-09-15 09:53:09
原標題:德州市:讓思政課“活”起來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德州市:讓思政課“活”起來
來源:山東教育報
【總編說】 如何讓思政課跳出“說教”窠臼,真正入腦入心?德州市的創新實踐給出了答案。近年來,德州市通過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將課堂搬到博物館、老字號店鋪、紅色場館,用“沉浸式體驗”讓思政教育可觸可感;以“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打破學段壁壘,推動師資共享、課程聯動;在全市推行“首課思政負責制”,讓每門學科都成為價值觀教育的載體。德州市的創新實踐,構建了“社會大課堂”與“校園小課堂”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態,讓思政課“活”了起來,幫助學生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切實提高了思政育人成效。
“蘇祿王的故事跨越山海,穿越時空。今天,我們站在這里不僅僅是聆聽歷史,更要成為友誼的傳承者。”不久前,德州市新湖北路小學開展的“愛家鄉德州”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走進蘇祿王墓博物館,五年級學生孟禹諾現場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依托駐地歷史資源、場館展陳等,該校開展體驗式、沉浸式思政教育活動,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融合,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屬地文化,不斷提升全環境立德樹人成效。
近年來,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出臺思政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率先組織中小學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啟動全市全員思政課教師大培訓,出臺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工作措施,打造“愛家鄉德州”思政品牌,思政課已經成為德州一張亮麗的教育名片。
“沉浸式體驗” 讓思政課走出教室
“咱家的雞胗30年不漲價,用的每種配料都寫在墻上!”在寧津老字號“柏源雞胗店”內,店主謝金虎向寧津縣棠湖小學的學生展示祖傳配方公示欄。店內“缺一罰十”的承諾牌和滿墻顧客留言,成為最生動的教材。學生現場參與食材稱重、制作誠信標簽。五年級學生王雨欣在實踐手冊上寫道:“原來,誠信就是讓每克調料都不‘偷懶’。”這是寧津縣創新推出“行走的思政課·誠信篇”,通過將思政課堂搬到街頭巷尾,用“沉浸式體驗”讓誠信教育這種大思政教育可觸可感。
傳統的思政課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為改變這一現狀,德州市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開辟實踐教學基地,挖掘校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創新思政課形式和載體,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場館,在與建筑、人物、歷史的互動式和沉浸式的課堂教學中,全方位立體化接受思政教育。
今年2月,德州市召開思政工作會議,確定以德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逐步打造“愛家鄉德州”大中小學思政課程體系,推進“行走的思政課”“場館里的思政課”在各縣(市、區)全面推開。
去年,德州市以當地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地域文化、運河文化、黃河文化為主要素材,挖掘德州史志、縣(市、區)地方志等教育資源,打造“愛家鄉德州”主題思政課品牌,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社會實踐、情景體驗教學、編寫地方課程等形式,引導廣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截至目前,已開展“運河文化”“紅色文化”“大國工匠”“兵出渤海灣”4期主題活動,德州837所中小學,84萬余名學生線上線下觀看。
“思政課一體化” 培養思政教師隊伍
今年6月,德州市思政教師齊聚云端,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培訓。德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乃龍在授課時說:“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思政課,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這是德州系統謀劃思政育人體系,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大思政”工作格局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德州以德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依托,成立德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中心,積極打造“三個一”發展路徑:一套模式,即大中小學學生共育、師資共享模式;一批成果,即教學案例庫(校本課程+實踐案例);一個平臺,即黃河流域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虛擬教研室。近年來,德州市先后出臺《德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若干措施》等制度性文件3個,建立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共建共研共育機制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集體備課磨課機制,成立德州市思政教育一體化教師聯盟,設立德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教學基地,開設一體化“同城大課堂”,先后組織開展活動20余期。
德州還創新教師培養機制,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推進思政教育一體化,提升鑄魂育人實效”主題,組織專家報告、經驗交流、教學研討等活動,著力解決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全面提升教師政治素養和教學能力。
此外,德州還聚焦課程建設,率先在全省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競賽,通過教學課例展示、“德州思政8分鐘”、思政“金課”評選等活動,以賽促教、以賽提質,持續推進教學改革研究,努力打造政治過硬、情懷深厚、思維創新、視野開闊、嚴于律己、人格高尚的思政教師隊伍。
“首課思政負責制” 提升育人實效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在每節課的開始階段,用5分鐘的時間,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德州市湖濱北路小學校長馬瑞娟介紹,該校持續推進“首課思政負責制”,依托學校“火炬工程”黨建品牌,開發系列思政首課校本課程,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思政課精品課程的開展讓我對思政教學不斷有新的認識,并且促進了我們學校思政課水平的不斷提升。”
德州全面推開“首課思政負責制”,每校打造“首課負責制”思政課例。指導縣(市、區)及市屬學校圍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精品課程。同時,創新教學方法、內容、形式。打造音樂思政課,成立少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出臺“達標課堂”基本要求,改革創新主渠道教學,緊密結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資源,利用德州市博物館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
為保障思政課的吸引力,德州積極使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打造德州市教學云平臺、德州市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大數據管理平臺,助力教學質量提升,并根據學段課程目標和學生特點,全面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事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目標。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挖掘好、用好各類思政教育資源,通過課程教學、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發揮大思政課的引領作用,推動大思政課和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走深走實。”德州市教育局學校黨建工作科科長姚宏勇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