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9-15 15:13:09
原標題:濟寧市微山縣預算績效管理實踐與探索
來源:感知山東
原標題:濟寧市微山縣預算績效管理實踐與探索
來源:感知山東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舉措,是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統梳理了微山縣近五年來縱深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多項舉措、實踐成效、經驗啟示與現存挑戰,并提出了下一步破局思路和意見建議,旨在從實踐中總結提煉有效路徑,發現弱項短板,做到常顧常新,持續推動地方財政資金提質增效。
近年來,微山縣有序推進煤炭企業、光伏企業、漁業養殖退出轉型,在生態改善的同時,也面臨財政收入增長乏力、支出剛性增強等現實挑戰,財政收支平衡壓力顯著增大。為破解資源約束、實現財政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微山縣將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作為突破口,把預算績效管理改革作為財政重點工作,全面融入績效與成本理念,不斷放大績效管理改革效應,蹚出了基層預算績效管理的“微山模式”。
一、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踐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自2018年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以來,山東省開展“改革攻堅、擴圍提質、創新提升、提質增效”系列行動,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提檔深化。微山縣緊跟改革步伐,積極響應、主動謀劃,全面啟動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工作,明確總目標、畫好路線圖,堅持“制度建設”和“結果應用”雙輪驅動,穩扎穩打,成效顯著,連續三年在市對縣高質量發展考核中位居首位。
(一)一幅藍圖定基調,吹響績效改革“集結號”
深入剖析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有效路徑,從轉思想、明方向、用結果上著手,科學制定微山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路線圖。自改革啟動以來,微山縣召開多次專題會議和工作推進會議,充分解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晰各預算部門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職責定位,部署各項具體工作。印發《中共微山縣委微山縣人民政府關于全面落實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縣級指導文件,縱向明確縣鄉兩級“5年內基本建成‘三全’體系,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預算績效改革總目標,橫向約束職能部門在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估與評價、結果應用等績效管理環節所承擔的具體工作內容,實現基層績效管理思想、制度、人員、措施“四個到位”。
(二)兩條主線指方向,牽穩改革推進“牛鼻子”
1.以制度建設領航,指導“怎么干”。配套印發績效目標、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績效評估和成本預算績效管理等全過程管理鏈條的規范化文件及操作細則,系統構建了項目入庫有評估、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六有”制度約束體系,為績效管理各環節“量身裁衣”,明確“施工圖”,指導預算部門在績效管理工作中精準發力,切實提升管理水平。
2.用結果問效壓艙,引導“干成事”。一是績效管理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讓干好干差不一樣。把事前績效評估結果和績效目標設定質量作為“能否用預算”的前置關口,并將績效監控和績效評價結果作為“能用多少預算”的參考因素。二是績效管理水平納入綜合考核,繃緊縣直部門和鄉鎮街道的“績效弦”,強化“一把手”績效意識,層層壓實主體責任,倒逼部門單位向“領導帶頭講績效、層層發力用績效、凝聚合力比績效”的工作氛圍轉變。
(三)三項措施抓實效,耕好績效改革“試驗田”
1.突出前置管理。把實施績效評估作為新增重大項目入庫的必要條件,實行“未評估不入庫”的一票否決制。在部門預算項目編審過程中嚴格落實“無績效不預算”原則,對不按規定設置績效目標或績效目標審核不過關的項目,不予納入項目庫或暫緩安排預算,防止“拍腦袋決策”,避免財政事后“被動買單”。
2.聚焦質量提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通過翻閱文件、網上搜集資料、咨詢專家等渠道了解項目政策要求,確保問題找得準;對發現問題逐條進行反饋,并提出整改建議,確保建議提得實;及時解答單位疑問幫助整改,確保問題改到位。
3.注重培訓交流。采用分層分類培訓,對管理者和業務員實施差異化賦能,向單位決策層傳遞績效理念,也幫助具體承辦人提高業務能力。推行全員“8小時外在線”機制,確保業務有需求隨時有回應,以下班不下線的精神狀態,耐心應答預算部門的“電話咨詢”“微信求助”,將輔導融入日常、做在平常,做到對方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推動全縣績效業務齊頭并進。
二、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全方位績效管理格局基本建成。以項目支出常態化管理為支撐點,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擴面增效。一是強化部門整體績效管理。進一步優化整體績效指標體系,推動部門從注重項目績效向聚焦部門整體績效和核心業務實施效果轉變。連續五年組織全縣71個縣直部門、單位編制了部門整體績效目標和開展了對部門整體績效情況進行自評。二是開展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從“收、支、管、效、防”5個方面,對政府績效情況進行體檢,全面反映財政運行狀況,促進財政運行質量和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二)全過程績效管理鏈條實現閉環。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堅持績效關口前置管理,緊扣“項目入庫有評估、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績效管理導向,扎實推進預算績效閉環管理。近五年,對12個縣級新增重大項目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估;持續做好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自評工作,保持覆蓋率100%;嚴格反饋整改與結果應用,發揮績效評價對部門單位改進財務管理和相關政策的督促調整作用。
(三)全覆蓋績效管理體系愈發完善。從一般公共預算向“全口徑”預算拓展,“四本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范圍,形成長效化績效管理機制,密織財政資金績效管理一張網。2024年,對10個項目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評價范圍涵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以及政府采購和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等領域資金,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強化“舉債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責任和效益意識,更好地撬動社會投入,努力提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質量。
(四)績效指標與支出標準體系加快構建。通過開展重點成本績效分析,累計形成13大類和51小類定額標準,逐步建立分類別、分行業、分領域成本指標體系,為預算編制科學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如,鎮村環衛一體化項目,依據常住居民數量核定總體成本定額為66.93元/人/年,支出標準為3349.91萬元/年,年節約預算資金570萬元;針對城區路燈電費項目,應用成本效益分析成果后,月電費從39萬元降至26萬,年節約財政資金156萬元。
(五)多元協同共管新局面基本形成。一是借助第三方專業機構,通過政府采購引入智力支持,有效提高了預算績效管理的專業性、客觀性和公正性。二是強化人大監督,每年隨部門預算草案向人大呈送重點項目和部門整體績效目標編審情況,年末專題匯報預算績效管理情況,實現全過程監督。三是推動審計發力,將預算績效納入年度審計重點,加強對績效目標的設定及實現程度、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問責,有效增強部門單位開展績效管理的主動性。四是擴大公眾參與,主動公開績效信息并開設專欄,廣泛吸收社會建議。
三、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經驗啟示與探索
(一)經驗總結
1.堅持目標引領,破解突出問題。一是立足目標提質效,牢牢抓住績效目標這個“牛鼻子”,嚴格“預算編制有目標”要求,強化審核把關,從嚴從高細化績效指標,不斷提高績效目標編制質量。二是直面問題補短板,抓好監控糾偏,做到即知立改,推動績效目標順利實現;深化事前評估,加強科學預判,推動財政管理向“治未病”轉變;強化事后評價,督促問題整改,做好當下改,長久立文章。
2.堅持協同聯動,凝聚工作合力。加強財政內部預算、績效、業務科室等部位的協同聯動,協同做好事中監控和事后評價工作。完善“財政+部門”聚力攻堅模式,實現單位全面自評、部門評價和財政重點評價的有機結合,壓實預算部門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借力第三方專業力量,積極引入中介機構參與績效評價,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結合項目實際構建全面、適用的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分標準,抓實績效評價“里子”;中介機構根據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評價方案和資料清單,客觀公正地進行分析評價,提高評價報告質量和深度。
(二)面臨的挑戰
1.部分領域績效管理理念仍有不足。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由財政部門牽頭推動,預算部門單位的共同體意識不夠強。以成本預算績效管理為例,財政部門陸續實施了重點成本效益分析、部門全過程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批成本定額和支出標準,實現了降本增效的效果;但對部門來說,仍存在將其等同于“削減自身預算盤子”的片面認知,缺乏主動開展成本預算績效管理的積極性,難以提升工作效率。
2.相關績效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升。部分預算單位財務力量薄弱,績效隊伍不穩定,人員更替頻率較高,業務水平波動明顯;一些預算單位績效管理業務分工不明確,財務人員與業務科室之間聯動性較差,降低了績效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跟不上更加全面深化的績效管理發展要求。以編制績效目標為例,有的單位對績效目標編制流程認識不足,多由財務部門單方面草草編制了事,無法準確反映項目實施目標及預期效果。只有編準編細項目績效目標,才能為財政資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套上“緊箍咒”,進而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3.部分工作廣度和深度還有差距。對下級政府開展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步伐較緩,現階段每年開展評價的鎮街為1~2個,全面評價的周期較長,評價成果的橫向使用較為困難。有的領域尚未制定專用績效管理辦法,難以找到行業標準、政策標準等標桿值進行評分。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不夠充分,改進管理多、調減預算少,對預算約束力有待加強。
(三)思考建議
1.以隊伍能力建設為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添動力。優化業務培訓和工作交流形式,堅持常態化業務培訓和日常交流指導相結合,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提供定制化專題培訓或上門培訓,為業務人員更新業務知識儲備,降低人員調整對業務質量倒掛的影響。加強考核約束,將部門績效管理成效與預算安排實質性掛鉤,體現獎優罰劣和激勵相容導向,激發預算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工作主動性。
2.以指標體系建設為績效管理規范化開展扎牢籬。進一步梳理縣級預算項目,按照“長期建設、動態管理”原則,對常用績效指標進行分類歸納、分析匯總,形成一批針對性強、實用性高、體現業務核心內容的績效指標,推動指標選用變“填空題”為“選擇題”,提高績效目標管理質量。積極推進“零基預算”改革,改變原有的基數預算編制方式,建立科學的預算編制流程;進一步推進全過程成本預算績效閉環管理,全面分析預算項目成本構成、實際產出和實施效果等情況,形成可反復利用的定額標準、財政支出標準,實現降本不降效,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3.以攻堅綜合績效評價為地方財政健康發展掌穩舵。擴大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覆蓋面,對經濟實力相當、收入來源相近的鎮街,集中對其財政整體運行狀況進行全面“體檢”,形成橫向可比可用的評價結論,從財政運行行為和預算功能兩個維度搭建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指標和標準體系。積極修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等方面的績效管理辦法,用活績效監督手段,推動實現“預算管理規范高效,財政收支平衡協調,財政發展健康持續,財政經濟互促共進”。
通訊員 郭春玲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