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2-19 14:30:02
朔風凜凜、天寒地凍——正值隆冬時節的濟南,卻賦予了濟南市歷下區科普教育基地別樣的溫度。
十年一日的環保工作
如往常一樣,濟南市歷下區科普教育基地講解員們又迎來了一年中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來參觀的歷下區孩子們從不畏天氣嚴寒與否,憑借對于環保的好奇心與熱情,在講解員們的耐心指導下獲取“為城市綠色做出貢獻”的知識與啟發,這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令整個基地的迅速升溫,仿佛一幅綠色溫馨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濟南市歷下區科普教育基地講解員便是其中一種具有特殊使命的行業——發揚國家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宣傳綠色低碳生活理念、繼承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正所謂行業無貴賤之分,作為環境保護宣教工作一線的講解員們來說,講解也不單僅是重復性工作,因接待參觀者的年齡跨度較大故方式方法有所不一:當專業院校的大學生參觀,若只是用小游戲顯然不適合;同樣,面向低齡兒童,如果講解的知識太深自然沒有聽下去的興趣。 又因參觀者參觀次數不一:有常客,也有首次來參觀的學生,也因此簡單的一套解說詞不足以面對每場參觀者,所以在每場的講解之前需要準備大量工作。因人施教是他們的最大特色,努力在深奧的環境科學知識中插入生動的小故事,用適度幽默的語言風格讓近一個小時的參觀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而有吸引力是講解員們 “十年一日”的環保工作。
而類似像這樣再平常不過的接待任務,已是基地自2015年對外開放以來接待過的大、中、小學生、社會團體及各部門領導120余場的其中一場。據統計,濟南市歷下區環境科普教育基地至今接待人數已達9700人左右。學生參觀70場,約5100余人,占接待總場數的72%,其中、小學生參觀51場,占53%,幼兒園參觀9場,大學生參觀7場;接待相關領導9場,接待環保學校、各紙媒小記者團及其他公益組織15場,其中小記者團參觀6場。同時組織開展大型活動3場,包括省市級領導及山東廣播電視臺小記者團參與的世界水日活動以及市環保局、各縣區環保局與濟南時報、舜網、“綠行齊魯”公益環保組織聯合開展的“綠行環保達人”評選啟動儀式,濟南藍天保衛戰、禁放煙花爆竹等大型宣傳活動。
身臨其境的環保體驗
由此可見,參觀年齡跨距大、參觀人數眾多,是濟南市歷下區環境科普教育基地最大的特點。因此,面對低齡兒童單單只是靠講解員的生動活潑的講解詞是不能讓這些可愛的“萌娃”長時間仔細認真聽講的。濟南市歷下區科普教育基地的講解員們在倡導新的綠色環保理念的同時與大量科技手段相結合做出全息影像翻書系統、互動體驗小游戲、噪聲體驗屋等環節,更加深了孩子們的環保印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氣污染物互動小游戲”是孩子們當中人氣最高的項目——可為孩子們講解大氣中存在的各種氣體和污染物。因為孩子們并不能分辨出氧氣和氮氧化物究竟哪個才是對人類身體有害的氣體,通過互動小游戲把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都消滅,培養孩子們環境保護知識 同時增加孩子們環境保護的意識,甚至有很多次來參觀的孩子爭相恐后的跑到體驗區域前占據有利位置,可見這個游戲的強大吸引力提高了孩子們極大地興趣。
在環保小游戲中寓教于樂,既增強了參觀者的環保意識,又助于其養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習慣和節能習慣。另外,教育基地還進行了二期的補充建設,隨著科技的發展,基地的各項配套設施也將進一步完善。同時,濟南市歷下區環境科普教育基地探索多媒體教育形式和手段,讓每一個參與者在環保體驗中更加身臨其境。
共建綠色的環保使命
綠色,是大自然贈與人類的寶貴財富,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個美好的綠色家園,都希望生活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環境里。
為進一步推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擴大開放活動社會影響力,增進社會各界對環保工作的理解、支持,進一步推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濟南市歷下區環境科普教育基地始終堅持圍繞傳播環保理念,參與環境治理,以共建生態文明為宗旨,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環境污染的危害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致力于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而作為一線環境保護宣教工作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員,面對一場將近一個小時的大聲說話以及有可能一天要好幾場的情況下,正是因為他們對于環保宣教工作的情懷勤勤懇懇投入到環境保護宣教工作中來,才甘愿做冬日的暖陽溫潤照耀每一個參觀者。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愛心去關注環境的變化,用熱情去傳播環保的理念,用行動肩負起環保的重任,讓我們一努力,共創美好家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