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4-18 17:11:04
黃崗馓子,作為普通的面食,相傳與漢朝時由絲綢之路新疆一帶,回回部落傳入中土。經兩千多年的融合、改造,在不斷的發展中漸變為地方名吃、美食佳品。
單縣黃崗馓子別具一格、不同凡品、百狀金黃、酥脆、入口即化、脆如凌雪、美香可口、芳潤六腑、地方名吃。
黃崗馓子源遠流長,其創始者洪同人張公。元朝宮廷御廚善面食。元朝亡,乃回老家經營飯鋪。尤以馓子譽名一方。明季洪武大遷民,由山西洪同大槐樹遷入單縣黃崗,仍以面館為業。魯西南古黃河兩岸,土沃麥豐,面質優良,加以高超廚藝,炸出的馓子黃嫩鮮美成為一絕。譽滿黃河兩岸,魯西大地,當地官員當作貢品進獻。洪武大帝大為贊賞,欲招其為御廚,惜其年老體衰不能應聘。
其后代代相傳、廚藝不廢,計有二十多代傳人,現在的傳承者為霍保坤、張秀民夫婦。因霍保坤為張氏登泰女婿,故而上朔師公張登泰(岳父)、張炳榮(祖父)、張立信(老祖)諸公皆有譜可查,再往上數,長河渺遠,不復計之。
黃崗馓子歷史滄桑、見證著優良品味。大清時仍為地方貢品貢獻不絕,民國時,山東省主帝韓復渠來單縣,點名要黃崗馓子佐飯,臨走時特裝大筐送親贈友。新中國、縣市地方機關常用黃崗馓子招待中央及省的領導。
《單州黃崗》牌馓子曾被山東省旅游局譽為旅游美食小吃,獲取市文化局宣傳部的最佳小吃榮譽獎。
《單州黃崗》牌馓子多次受到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鼓勵。
2011年《單州黃崗》牌馓子由國家商標局成功注冊商標;
2012年被菏澤市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08年被單縣電視臺《事事關心》欄目做過美食專題報道;
2010年菏澤市電視臺二套《游四方》欄目做過長壽之鄉傳統美食報道;
2012年被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作為地方長壽美食專題報道;
2013年被《CCTV-7》譽為長壽美食《億萬農民的笑聲》專題;
2018年山東衛視再次制作《舌尖上的單縣》民間行美食專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