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8-13 09:42:08
人之所以會患結石病,是因為在內、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下導致人體內外環境失調、體內代謝產物異常積聚或沉淀,在人體內發生異常礦化而形成結石。盡管結石病的發病原因多樣,但目前已知與以下諸多因素有關:
1、飲食油膩,喜吃甜食。長期嗜吃油膩食物等高脂肪飲食者,會使體內血脂增高,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呈高飽和狀態,而易形成結石;甜食過多會促進胰島素分泌,加速膽固醇沉積,形成結石。
2、不吃早餐,常吃夜宵。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酸含量減少、膽汁濃縮,極易形成膽結石。而夜生活頻繁、長期吃了夜宵睡覺,餐后產生的尿液就會全部儲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尿路中尿液的鈣含量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泌尿結石。
3、缺少運動,身體過胖。缺少運動易導致膽囊功能和膽囊肌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造成膽汁滯留淤積等,導致膽固醇沉積成石。而缺少運動和常食油膩極易導致肥胖,體重超過正常標準15%以上的人,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4、飲水過少,飲水不潔。飲水過少使尿量減少,易致尿液濃縮、尿液渾濁和尿鹽沉淀增加、尿鹽結晶形成增多等,促使結石形成。平時喝不潔水也極易誘發泌尿結石。
5、長期酗酒,飲食不健康。經常大量喝酒、喝濃茶等會導致尿鈣、尿酸水平增加,提高泌尿結石發病率。同時,經常吃海鮮時喝啤酒等不良飲食習慣會使人體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增加,失去平衡,導致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以鈉鹽形式沉積起來,從而形成結石。
6、盲目補鈣,精神不暢。當人體肝腎膽等臟器的代謝功能失調或是性激素下降時,會導致假缺鈣,此時如果盲目補鈣,極易導致結石?。蝗绻粋€人長期精神緊張、抑郁,可使內臟機能紊亂,影響肝膽的舒泄功能,造成膽汁流通不暢,膽囊內膽汁淤積,膽汁成分之間比例失調,促使結石生成。
7、其他疾病影響。
部分疾病導致的代謝紊亂也會引發結石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皮質醇、骨髓病等疾病可使骨質脫鈣而致高血鈣和高鈣尿結石;腸大部切除、腸吻合短路及慢性消化道疾病可使草酸吸收過多而致高草酸尿結石;痛風患者的嘌呤代謝形成痛風性結石;惡性腫瘤、白血病患者由于細胞無限惡性增殖和破壞,使嘌呤代謝增強,尿中尿酸顯著增高而易形成結石;腸道蛔蟲進入膽管,使膽管發炎,發生潰瘍,最終結疤而造成膽道狹窄,膽汁因而流通不暢,甚至滯留,逐漸形成膽管內結石。
如何減少得結石的機率?
結石是由機體內膠體和晶體代謝平衡失調所致,與營養代謝紊亂、泌尿系統感染、梗阻、異物以及地理氣候等因素有關。結石可發生尿路各個部位,腎結石是泌尿系統結石的一種,也是泌尿外科常見病之一。臨床上可有疼痛、尿血,并可引起尿路梗阻和繼發感染,嚴重者可發生腎功能不全。因此,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在生活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多飲水、不憋尿每日飲水量要在3000~3500ml,飲水要分多次,并在全天中平均分配。國外有人發現結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間和清晨出現高峰,而此時尿也有過分濃縮,易于形成結石。因此,在這個時間飲水最好。為保持夜間尿量,除睡前飲水外,夜間起床排尿后宜再飲水。
少喝啤酒有人認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結石的發生。其實,釀啤酒的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質,他們相互作用,可使人體內的尿酸增加,成為形成腎結石的重要誘因。
少吃肉類、動物內臟因為肉類代謝產生尿酸,動物內臟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謝也會產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結石的主要成分。日常飲食應以素食為主,要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少吃鹽太咸的飲食會加重腎臟負擔,而鹽和鈣在體內具有協同作用,且會干擾防治腎結石藥物的代謝過程,食鹽每天的攝入量應小于5克。
少吃糖食糖后尿中的鈣離子濃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會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鈣、草酸鈣易于沉淀,促使結石的形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