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0-10 15:49:10
齊魯網訊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今日,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血管外科、心內科、呼吸內科的醫生護士們穿上紅襪子,開展“栓不住 動起來”患教義診活動,提醒公眾注意“靜脈血栓栓塞”這個主要發生在腿部和肺部,具有致死性風險的疾病,更多地了解靜脈血栓的風險因素,減少血栓發生;了解疾病早期癥狀,及時就醫。
醫務處高梅處長說:“之所以穿上紅襪子,是為了讓患者和公眾直觀地感受到這是一個發生在腿部的疾病,如果腿部發生紅腫或者發熱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更可怕的是有時候靜脈血栓形成了卻并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一旦血栓脫落,栓子會隨血流到達肺部阻塞血管,發生非常兇險的肺栓塞,臨床醫生幾乎沒有時間去搶救患者,嚴重者可在1~2個小時內死亡,且度過危險期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復發風險。”
發病隱秘又兇險,給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診療提出挑戰。高梅處長說:“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積極開展院內靜脈血栓管理項目,無論在組織架構、科研技術能力、醫政管理,還是護理管理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已經在流程上,在多學科合作方面,以及在各科室協同會診方面取得很多經驗。在過程當中,我們發現患者的觀念、理念改變也是靜脈血栓管理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患者和公眾不了解這個疾病,在治療中不理解不配合,那么也很難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還有可能貽誤病情,給家庭社會帶來損失。”
根據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該病,院內猝死大約10%是由于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造成的,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但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又是可防可治的,早期發現并積極治療,預防肺栓塞的發生,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
住院、手術和久坐不動都會讓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而且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另外,和動脈血栓不同,靜脈血栓并非老年人的專利。數據顯示,每靜坐一個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坐90多分鐘會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這就意味著那些久坐不動的辦公室人群也處于風險當中。
血管外科主任張曙光教授建議:“積極主動參與運動鍛煉,將有效的減少血栓風險。如果長時間處于制動狀態,比如駕車或乘飛機進行長途旅行,甚至是在辦公桌前久坐,尤其是彎著膝關節,建議花一點時間站起來,伸展腿部,并且在附近走動一下,這對健康的血液循環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因病需要臥床的患者,主動活動下肢也非常必要,可以有效降低院內肺栓塞的發生。”
當談到如何有效治療靜脈血栓栓塞時,張曙光教授說:“目前國內外臨床指南都指出,抗凝是預防和治療有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石。傳統抗凝藥個體用藥差異大、需要頻繁監測、起效慢,并且與很多食物藥物存在相互作用,使用非常不便。目前,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藥克服了傳統抗凝藥的局限,口服、快速起效、抗凝效果可預測,無需常規凝血監測或頻繁調整劑量、較少食物藥物相互作用,可降低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復發的風險,其穩定性與持久性對患者的良好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