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3-20 16:29:03
2018年,歷下區環境保護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建設,緊緊圍繞環保中心工作, 積極配合環保中央督查、大氣污染防治、濟南市“利劍行動”行動及環境執法、專項督查、單位文明建設等工作,不斷提高宣傳工作“品牌”效應,在真抓實干中攻克環保宣傳的“痛點”,在探索創新中破除公眾參與的“冰層”,不斷推動宣傳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以創建省級環境教育基地為牽引,打造環境教育基地“品牌”效益。
2018年,歷下區環境教育基地、歷下區生活垃圾轉運中心相繼被評為省級環境教育基地。在過去的兩年時間,累計投資1億元改造洪山溪、建造洪山中水站,回收利用附近社區10萬戶居民用水,改造后的洪山溪與歷下區環保科普教育基地成為環保主題公園。
歷下區環境保護局多方籌集資金,先后投資200萬建成濟南市首個以多媒體手段進行環保宣傳教育的主題館——歷下區環保科普教育基地。自建成以來,共接待各種團體參觀260余次,近2.5萬人參觀見學。此外,基地投資100多萬元,建設錦屏中學“大氣環境實驗室”、歷山名郡“環保志愿者課堂”等環保窗口,極大提升了廣大市民環境意識。在全省4批42個省級教育基地中,歷下區有4個基地入選,通過對幾家省級環境教育基地資源整合,做好環保教育系列研學工作,盡力發揮“孵化器”作用,努力建設全民參與環保宣教亮點工程。
二、以融合媒體平臺為載體,攻克環保宣傳的“痛點”
環保宣傳痛點在于部分群眾的不了解、不信任。如何形成“拆掉圍墻,八面來風”,是環保教育工作一直努力探索的目標。
2018年,歷下區環保宣教工作加強與主流媒體合作,與濟南日報、齊魯網社簽訂了宣傳合作協議,先后組織19 次集中采訪報道,在各級各類媒體刊發環保新聞 600 余篇(條)。充分發揮局官方“雙微”對外展示平臺作用,形成“雙微”的信息來源、編輯、發布的工作程序,全年發布原創工作信息1140條,進入全國縣市政務雙微前20強,提高了公眾對環保工作的認可度。積極應對網絡輿情、消除不良影響、妥善處理回復網絡輿情227條,其中重要輿情66條,較好的完成輿情預警任務。通過主流的傳和良性互動,讓市民更加深入了解環保、信任環保,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三、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契機,破除公眾參與的“冰層”。
環境宣教在新形勢下面臨挑戰,培養公眾環境意識使公眾自覺參與環保建設則是宣教工作的“冰層”所在。歷下區環保宣教工作借“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契機,切實做到綠色創建有成效、宣傳活動有聲色、氛圍營造有渠道,全面提升公眾參與環保積極性。
2018年,因公眾對手機基站輻射的不理解多次向有關部門舉報,第一時間制定應對策略——制作宣傳冊、拍攝短視頻、邀請多次電信移動專家進社區宣講,化解公眾對此類問題擔憂。圍繞“環保走進社區,綠色貼近家庭”理念,建立環境管理監督機制,成立社區居委會牽頭、物業公司、社區成員單位和居民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聘任社區環保監督員定期對社區環境管理進行檢查評議,建立完整規范的“綠色社區”創建檔案。目前,已成功創建省級綠色社區12家,市級綠色社區37家。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環保重點工作宣傳力度。結合實際工作,深入挖掘環境風險防范、環境執法監管、環境污染防治、環保專項行動等方面先進經驗和工作“亮點”,圍繞“擔當作為、狠抓落實”主旋律,切實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等重點工作宣傳報道。
(二)切實發揮新聞媒體優勢。把握好環境新聞宣傳主導權,廣泛運用報紙、網絡、電視、廣播、微博等媒體渠道,并每月在濟南日報等主流媒體發布新聞稿件2篇以上。增強互聯網間溝通交流,做好環保政務微博、微信平臺管理工作,加強輿情引導力度,制定及時、有效、穩妥地應對策略。
(三)深入開展環境教育培訓。推進綠色創建主題宣傳活動,以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為重點,開展送環保知識到企業、農村、學校、社區活動,以點帶面引導公眾參與環保。組織環保宣教隊伍參與業務培訓、專題講座等,切實提高領導干部、環保從業人員、企業人員及社會公眾對當前環保宣教工作認知水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