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晚報
2025-09-15 10:26:09
原標題:國槐何以成為濰坊的“綠色名片”
來源:濰坊晚報
原標題:國槐何以成為濰坊的“綠色名片”
來源:濰坊晚報
□文/圖 本報記者 趙春暉
樹木,是自然的坐標,是城市的綠色名片。而市樹,更是一座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能代表城市的人文景觀、文化底蘊、精神風貌,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1991年,濰坊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關于市樹、市花的決定》(濰人發【1991】3號文件),確定濰坊市的市樹為國槐。能從眾多樹種中脫穎而出,被選為濰坊的市樹,國槐的優勢是什么?
能被選作市樹的喬木,必須適應該地區自然環境特點,在當地分布廣泛;并在該地區歷經了長期氣候變化的考驗,栽培歷史悠久,雅俗共賞,象征著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與精神風貌。濰坊市園林環衛服務中心的專家認為,國槐因與濰坊的歷史、環境和文化高度契合,被確定為市樹,成為城市特色的重要標志。
國槐能成為濰坊市樹,首先是其生態適應性強。據了解,國槐是豆科槐屬,別名槐樹、家槐,落葉喬木,樹冠球形龐大,枝多葉密,花期較長。其適應性和生命力都非常頑強,耐寒、耐旱、耐輕度鹽堿、抗煙塵,對濰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適應性好,生長穩定,易于養護,適合作為城市綠化樹種廣泛種植,能長期發揮生態和景觀作用。其深扎土地、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長的特性,也象征著濰坊人堅韌不拔、頑強奮斗的精神,鼓勵濰坊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堅強不屈的態度,奮發向上、勇往直前。
在濰坊,樹齡數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國槐非常多,已成為濰坊城市歷史的重要見證。在青州市范公亭公園三賢祠內,范公井北側的宋槐,樹齡有近千年,枝干蒼勁、形態古樸,相傳為范仲淹親手所植,三賢祠門外還有一棵宋槐,樹干粗壯、樹冠茂密、枝葉繁盛,仿佛在歡迎游人入內參觀;寒亭白浪河畔龍爪樹村的古槐,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樹上晾曬龍袍,并稱贊此槐形似龍爪;壽光文廟街與銀海路交叉口處的一棵千年古槐,相傳位于原寧國寺故址,民間流傳有“先有老槐樹后有壽光城”之說;在城區渤海路、東風西街上,都有數百年樹齡的古槐……這些古槐越百年仍蒼翠,經歷了風吹雨打,見證了世事變遷。它們是有記憶的地標、可觸摸的歷史,用頑強的生命承載著文化記憶,記錄著城市變遷,見證著城市的發展,是彰顯濰坊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活史書”。
不僅如此,國槐還有豐富的寓意。因其樹齡很長,有些可達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因此被視為長壽的象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壽是福氣的體現,國槐因此也被賦予吉祥如意的寓意;槐花開的時節還和科舉有關。唐代科舉考試的鄉試多安排在八月,正值國槐開花時節,因此考試年頭被稱為“槐秋”,舉子趕考則被稱為“踏槐”,應試的月份稱“槐黃”,故有“槐花黃,舉子忙”這一俗語;槐與“懷”諧音,寓意著胸懷寬廣、志向高遠,進而引申為棟梁之材的寓意;其茂盛生長的堅韌品質,讓人聯想到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的團結奮進,因此,國槐也被視為家國情懷的象征。
國槐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同樣息息相關,槐花、槐葉、槐果均可作藥用。其還有遮陰降溫作用,樹冠茂密,夏季可降低路面溫度3℃-5℃,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此外,國槐葉面可吸附粉塵、吸收二氧化硫,對城市空氣凈化作用顯著。
國槐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它既有堅韌不拔、長壽吉祥、國之棟梁等美好寓意,還象征著文化傳承、家國情懷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要理念。其成為濰坊的市樹,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生態、文化與城市精神的完美結合,已融入濰坊這座城市的血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