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1-11 11:18:01
太極,是武術,也是文化,更是智慧。太極歷史源遠流長,太極文化博大精深,太極技藝深不可測。太極,是修道之基,是康壽之寶。太極猶如書法音樂繪畫戲曲建筑舞蹈,有時還像流水空氣陽光月光,氣象萬千,美不勝收,無所無在,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它有著內在的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太極的外形是美學,太極的內在是哲學。太極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道家、道教的發展史。太極的味道只有自己親身品嘗過,才會感到妙不可言。
有時想想,太極到底之為何物?是武術嗎?是氣功嗎?是藝術嗎?是文化嗎?其實太極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太極是包容一切的非常道,非常名。“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宗師王宗岳在這里明確地告訴我們,太極是陰陽之母,天地人物之間的陰陽現象的總和和根源就是太極。孕育天地萬物的母親就是太極。還有什么比太極更大的,太者,極也。極之極者,方為太極。幾千年的太極文化,終于孕育出了美麗而美妙的太極拳,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養身妙術,武林絕學,文化精粹,智慧寶藏。
二十來歲時,我迷上了太極拳。太極拳伴隨著我又走過人生寶貴的青年歲月,如今已步入中年。我沒有后悔,因為這二十五年是為了追求太極的真諦而活著。雖然,目前我的太極功夫甚淺,太極修為甚淺,但我覺得太極是我此生值得探究的真學問,大學問。因為在我的生活中已融入了太極,太極已成為我生命動力的源頭活水。太極賜給我健康,太極賜給我寧靜,太極賜給我從容,太極賜給我豐富,太極賜給我思想。經常在夜深人靜之時,太極給了我思緒的筆觸,感覺的筆觸,想象的筆觸,流動的筆觸,奔騰的筆觸,仿佛在水中漫游,仿佛在云中漫步,仿佛在空中飄浮。太極的生命力表現在肢體上,流動在血液里,充實在靈魂里。真的,美妙的太極,會神秘地把不是太極的東西寫到太極里來,又把太極,寫到太極外去。即使太極被寫成流水,寫成空氣,寫成陽光,寫成微風,寫成云彩,寫成鳥跡,也借助著人類的精氣神,金石的勁力道,滿紙云煙,骨帶煙霞。
二十五年來,我漸漸地覺得太極,幾乎與所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聯,為此我在教授高中語文之余,潛心研究太極拳與太極文化,為高中學生開設《太極拳與中國文化》課程,大力弘揚太極文化,深受學生歡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高中畢業了,升入大學深造。有些學生還是割舍不下太極的戀情,在暑假里、寒假里、雙修日跟著我練起了因高中學業壓力不得不放棄的太極拳。他們不僅練出了感覺,練出了味道,而且練出了功夫。經常有學生說,太極拳原來這樣美妙,這樣令人癡迷,這樣令人難以割舍。此時,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太極的種子已經在孩子們的心中發芽,相信經過歲月的磨洗,精神的歷練,太極之花一定會綻放出迷人的芳香。最近幾年,我認真揣摩研究了我習練的楊式太極拳、武當張祖意合太極拳、武當趙堡太極拳、張三豐原始太極拳,還有眾位恩師秘授的太極內功,慢慢地明白太極形架只是練出太極神意氣的渡河之舟,有形太極最終還得歸于無形太極。真太極不僅僅是嘴上說的,紙上寫的,心里念的,而且應該是身上處處懂得陰陽變化,這才算真正明白了陰陽之理,太極之道。演練太極須敬、靜、慢、輕、勻、松、柔、圓、整、合、中、正、凈、空。
我從太極修煉中慢慢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沒有先賢創造的太極拳,也就沒有太極拳發展的今天與明天。發展與弘揚太極拳是功在千秋,造福萬民的偉大而神圣的事業。作為一個深愛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志國人,都不應該漠視太極拳,鄙棄太極拳,糟蹋了太極拳。現在,我從內心深處樂于承認,太極,是我余生難以割舍的精神鄉愁。我有一個近乎死理的看法:太極是專為人類的健康長壽幸福美滿而發明的東西,我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也不為過吧。不練太極,真是可惜,不練太極,不知太極之幽深。太極的深不可測,真是人生的深不可測,太極人生,人生太極,可謂壯哉,美哉,奇哉,偉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