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7-01 16:04:07
在我們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上,有71%的面積是海洋。大多數人看到的海洋是蔚藍壯觀、色彩斑斕的。可兩千米以下的深海,卻是黑煙囪林立,暗流涌動。但它蘊藏著無盡的資源,各國都在搶先繪制深海“藏寶圖”。 迄今為止,人類到達的海洋最深處,是馬里亞納海溝——海平面下10916米。它是否就是地球最深處呢?中國“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總設計師葉聰說:這個問題,我們中國人一定會把它搞清楚……
葉聰是“蛟龍號” 載人潛水器的首席潛航員,也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百名改革先鋒中的一員!39歲的他承擔了38 次主駕駛任務,征服了海洋科技的制高點7000米深海!要知道在這之前,中國人下潛的最大深度只有600米。從600到7000,十幾倍的深度跨越,需要“蛟龍團隊”像水手一樣常年漂泊在大海上;像匠人一樣,潛心研發、打磨尖端裝備;像英雄一樣,冒著生命危險去探索未知之境。
2010年,“蛟龍號” 在南海進行3000米級海試,每次到達2000米就會出現絕緣故障,這意味著可能有殼體漏水或者電氣短路,但上浮到1500米故障又莫名消失了。這時候,葉聰應該立即上浮,因為一旦失壓,巨大的水壓會把潛水器瞬間壓扁。可是離開深海,故障無法重現, “蛟龍號”實驗就將陷入停滯。怎么辦?在這個直徑只有2.1米的密閉球艙里,在這漆黑寒冷的茫茫滄海中,葉聰想起了團隊的海試準則:發現問題要歸零!他與兩位同伴迅速達成默契,駕駛“蛟龍號”返回深海, 1600、1700、1800……突然紅色警報燈再次亮起!他穩住潛器,在深海保持懸停,開始排查故障。系統被一個個關閉、啟動,再關閉、再啟動,甚至關掉了生命支持系統!經過了5次這樣的下潛,故障點位終于被牢牢鎖定。
靠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葉聰和同伴們一次次刷新著“中國深度”。2012年6月24日, “蛟龍號”第一次突破了7000米,這意味著我們中國人將可以到達世界上99.8%的大洋深處。同一天,神舟九號在太空首次與天宮一號對接,葉聰與宇航員互送了祝賀。這奇妙的海天對話,仿佛實現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夙愿:“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讓葉聰深深地感到幸福。這份幸福是遠離陸地、遠離親人,克服暈船嘔吐,飽嘗咸澀海水后的甘甜!是中國深潛團隊老中青三代接續攻堅,十年磨一劍,從淺藍走向深藍!
他們中,有66歲受命回國,書寫當代“老人與海”傳奇的徐豈南院士,有從《海底兩萬里》著迷,螺絲釘般日夜堅守甲板、守護海洋的總設計師、“全國勞模”胡震,有手工打磨精度達到頭發絲五十分之一的“大國工匠”鉗工顧秋亮。正是這一代代人的傳承,鍛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精神,不斷開拓著波瀾壯闊的深海之夢。
在不久的將來,葉聰將帶著又一個大國重器“深海勇士號”,向著地球最深處,向著深藍,下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