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7-01 17:13:07
我想問問大家,在你們心中父親是什么樣的形象?還記得在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級里組織大家寫一篇作文《我的父親》,當時的我是這樣寫道:“爸爸全身被一層煤塵覆蓋著,臉上被汗水沖刷成一道道“溝壑”,滿臉只露出兩只眼睛和一嘴白牙”,這就是我兒時對父親最初的記憶。
沒錯,我的父親是一名煤礦工人,他叫劉祥。1983年,他來到淮南礦務局安裝處,參加工作時只有18歲。沒有高學歷,沒有扎實專業知識的他被分配到礦井機電口。剛參加工作時,在一次安裝絞車設備施工期間,面對復雜的電控系統原理及操作界面,只上過技校的父親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專業知識還遠遠不夠,于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些電氣原理搞明白。他買來大量電氣原理方面的書籍,大多數是英文版。從我記事起,就是和父親一起學習英語,父親的英文水平幾乎為零。記得我們家里的那本漢英字典已經被他翻閱散了架,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靠著自學和現場實踐經驗積累,從一名初級工一步步成長為高級技師。
父親精湛的機電技術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多年來,他參與的主絞車、變電所安裝工程,許多廠家,包括西門子公司只要提到是他干的工作,從不要求查線,一律“免檢”,直接進入調試。
只要有重點電氣施工工程,無論是淮南礦區,還是遙遠的內蒙西部礦井,都有他在一線奮戰的身影。記得我上初三那年,老爸答應我如果考上重點高中,就帶我去青島旅游。我拼命努力的備考,只想實現這一愿望。當我真的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卻得到父親在張集礦搶險的消息。我攥著手中的錄取通知書,乘車顛簸兩個多小時,一股腦的趕往張集礦,想要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父親。當我看到在烈日下身形消瘦,依舊拿著圖紙研究施工的父親,我流下了眼淚。有幾個工友從我旁邊走過,從他們交談中我得知,如果沒有父親這些日子的加班調試,很有可能整套絞車設備都無法運轉,礦井每日的直接損失高達20萬元。
“咱不能再走以前煤黑子的老路,只有不斷的科技創新才能真正讓煤礦走上轉型發展的路子。”
父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3年,在他的倡議下,項目部創建了一個集電氣設備修舊利廢、設備性能試驗和職工深層次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工作平臺”,讓更多的職工走上崗位成才、技術創新之路。
憑著這份執著,父親收獲了了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榮譽稱號,成為我們淮南礦業集團首位入圍“大國工匠”的職工。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30年已經過去。當年的小劉也變成了老劉,而我也接過了父輩手中的風鎬,投入到建設礦山的行業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我作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將繼續傳承著父親的工匠精神,在建設美好、和諧、科技礦山的道路上,不辱使命,繼續前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